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初探(2)

2013-11-12 01:18
导读:(三)信用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信用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信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信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然而,很多企业的

  (三)信用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信用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信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信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然而,很多企业的商层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工作只是片面理解,认为信用管理工作就是收账,只要能说会道就无需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人员时,往往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将大量既缺乏专业知识又未受专门训练的人员配备到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导致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设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的目的并非是要企业为避免风险而丢掉生意和机会,而是给企业确定一个承担商业风险的范围,从而增加有效销售。一个成功的信用控制体系都会设有独立于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收同数额的多寡及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客户的信用和经营情况。坏账将造成损失,收账期过长将削弱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所以,企业应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专门对客户的信用进行,并向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征信机构取得信息,以便确定要求赊购客户的信用状况及付款能力。
  (二)完善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只注重事后的强行收账,而缺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以科学手段防范交易风险,规范赊销管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竞争力。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账龄管理、跟踪管理和考核管理等内容。其中,应收账款的考核管理是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销售人员制定一套应收账款考核指标,如平均收账期、应收账款回收率、坏账与销售额的比率等,并对每项指标制定一个考核标准,依据考核标准确定不同的奖罚比率,进而确定对各个销售人员的奖罚额度。 大学排名
  (三)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企业中的信用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经验,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所以为了满足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开设信用管理专业,通过管、信用管理、管理、财务、、贸易实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向企业和资信咨询机构输送合格的中高级信用管理人才。对于在职人员,应通过设立“信用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形式,建立信用管理培训考核体系,普及信用管理专业知识与业务技术,对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信用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在市场中,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对一个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信用管理的好坏关系着企业对信用风险的规避与防范以及获得各种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强化信用管理,塑造以“诚实信用”为特征的经营管理机制,是每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新增长之契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销售和管理决策严重失控的局面,对企业信用进行科学的管理,防范信用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速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高等出版社,2000
  [2]李敏、张美灵、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赛西尔·邦德,信用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李相志,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合),2005,(1),56-57
  [5]陈浩,现代企业信用问题浅析[J],企业活力,2004,(3),18-19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6]周希清,如何加强企业信用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5,(11),45-45
  [7]李金武,谈萍,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初探[N],江苏院学报,2003-12(4)
上一篇:论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