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动态能力理论的评析(2)

2013-11-18 01:06
导读:三、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 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研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动态能力的可接受性和

  
  三、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
  
  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研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动态能力的可接受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的动态程度、时间、资本、学习能力、等因素。以下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一简单评析。
  
  1、市场的动态程度。Eisenhardt和Matin(2000)把市场分为慢速动态市场和快速动态市场,慢速动态市场是指变化频繁,可预测的、线性的,有相当稳定的市场结构,在此中的有效的动态能力是复杂的、难以观察的、因果关系模糊的,因此,动态能力依赖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快速动态市场是指变化速度快,变化是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产业结构不稳定的,在此环境中的有效的动态能力是简单的,很大程度上凭直觉和经验。因此,有效的动态能力要依赖市场动态的变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2、时间。动态能力综合了动态理论与能力理论,而时间是动态过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时间不同,一切条件都可能变动,对企业能力就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时间是动态能力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社会资本。Blyler和Coff(2003)指出没有个人的、有价值的社会关系,企业不能通过获取、组合和剥离资源来适应不稳定的外部环境。社会资本为获取和整合资源提供必要的信息,对动态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4、学习。企业通过学习,可以获取以前没有或不会的知识和能力,也可提高和增强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获取、、编辑、保持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对能力的转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习对动态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5、成本。对能力的调整需要成本,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动态能力的租金获取情况,动态能力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是至少要求动态能力获取的租金能够抵消动态能力所花去的所有成本。
  此外,组织结构、、、企业家等也对动态能力有影响。上述的影响因素对动态能力可能会单独起作用,也可能会同时起作用,影响作用的大小也会因企业内外环境或其它变量的不同而不同。
  
  四、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

  
  战略研究的最基本问题是企业如何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是战略研究中的企业能力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整合了企业能力理论与动态演化理论。学者们对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有了一些研究,也形成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有些差异,但本质上是相同的。以下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以Teece等(1997)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任何同质的、能够在市场上买卖的资产和实物都不是战略性的,不能由此获得竞争优势。能力是独特的、不能采用市场形式获得,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活动来获得。因此,能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是独特的、异质的,动态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它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这种观点认为能力或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动态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有Helfat和Peteraf(2003),Adner和Helfat(2003)等。
  
  2、以Eisenhardt和Martin(2000)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动态能力相对传统的资源观而言,更具一致性、同质性和可替代性。动态能力在细节上是独特的,但在关键特性上是有共性的。动态能力有价值性,也可能是稀缺的,但是可替代的,可模仿和可转移的,动态能力的功能可被复制,因此,竞争优势来源于动态能力创造的资源配置,而不是来源于动态能力本身。动态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动态能力通过提高现存的资源配置来追求长期竞争优势,动态能力通过建立新的资源的配置来追求短期竞争优势。因此,动态能力创造的资源配置是竞争优势来源,而动态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上述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的观点基本一致,即动态能力配置的资源、惯例和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本身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同之处在于动态能力本身,即第一种观点认为动态能力是独特的、异质的,动态能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动态能力有价值性,也可能是稀缺的,但是可替代的,可模仿和可转移的,动态能力的功能可被复制。
  
  五、结论
  
  动态能力理论是在企业能力理论和动态竞争演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外部的超竞争环境,它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随着外部环境动荡性不断加强,学术界对它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动态能力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术界对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领域不断在拓展,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了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而且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多样化,但是在诸如实证方面、行业对比、动态能力的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关于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