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型员工的培训与开发(2)
2013-11-24 01:41
导读:4、实施后续评估,达到有效培训 培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可能无法立刻见效,但有可能几十年有效,正如杰克韦尔奇说:培训的是有限的,但是效益
4、实施后续评估,达到有效培训
培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可能无法立刻见效,但有可能几十年有效,正如杰克•韦尔奇说:培训的是有限的,但是效益是无限的,培训结束后,不仅要由参加培训的人员评价培训效果,还要让受培训者的上司跟踪了解培训后的变化。企业可以参考国外学者DL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标准框架,对培训成果按反应(受训者的满意程度)、学习(受培训内容的了解及吸收程度)行为(对培训内容的应用即熟练程度)、结果(通过培训个人绩效及其组织绩效提升的程度)进行评估。其中“反应”与“学习”层的评估信息可以在培训之后马上收集。由于学习效果的转化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在知识型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才能体现,因此“行为”和“结果”层的信息需要进行后续跟进,而不能在短期内妄下结论。
5、建立防范机制,降低培训后流失风险
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率,企业要寻求一套防范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完善培训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为员工设计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分阶段的
培训方案,使员工既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又在短期内不能完成全套培训,形成一种培训利益驱动机制。
第二,实行分割模块培训。对于个别重要技术培训最好分割培训内容,分割成模块,每个人只对自己的模块熟悉,而最终的技术实现只有通过整个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避免技术被一人垄断而造成的企业被动。
第三,签订员工培训协议并实施担保制度。企业通过协商的方式与知识型员工签订培训协议,建立担保制度。但在具体操作时必须遵守劳动法有关员工权益的若干规定。
第四,制订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发展,制定企业培训计划时充分结合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企业与其核心员工的双赢发展。
四、结束语
与普通员工相比,知识性员工无论在个性上,还是工作方式上,都具有许多新特点,因此,对于知识性员工的培训,我们更应从战略性角度去分析,而不应局限于战术的选择上。当前,我国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虽然有了很大程度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企业应该通过员工的培训及潜能开发,使资本不断增值,而获得人力资本增值的更直接途径就是培训。因此,企业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有特色的形成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能力培训体系,提供知识型员工受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持续学习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