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03-01 01:46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我国能源十分紧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能
摘要:我国能源十分紧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能源是否有效利用关系到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国家能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衡量,需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一个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体系的总体评估。本文利用系统理论,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结构模型,构建了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0、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会不断增长。据预测,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75亿,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37.49亿toe。但由于矿产能源存量非常有限+如果人们对矿产能源不能合理利用,出现能源消费的浪费和流失,加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就会导致能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能源储存量和供给量的有限性与人们对能源消耗量和需求量的无限性表现为当今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与危机。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04年和2005年净进口石油量分别为1.5亿多t和1.4亿多t,见表1。可以计算出2004年和2005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都高达40%以上。预测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而原煤的供需缺口也将达到2.6亿t。可见,能源供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表1是根据我国历年统计年鉴得到的我国近10年石油进、出口量,其中进口量包括我国飞机、轮船在国外加油量,出口量包括外国飞机、轮船在我国加油量。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目的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保障能源发展和经济安全,实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2005年5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作为国家能源工作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可见,国家已把节约能源资源提升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利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

  然而,如何监测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问题。需要从系统学的角度建立一套能源使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每个指标的分析、计算,获得整个能源系统的评估结果,以此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同时,根据国内外的指标对比,可以发现一些指标的不足,寻找解决的对策。可见,建立能源利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结构模型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利用系统理论进行研究。首先,构造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系统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对能源进行分类,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构建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评价结果提出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本文只研究能源的分类、构建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能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建议在以后进行研究。

   2、能源分类

 

    能源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总体来说,主要有如下6种分类形式。

  (1)按能源的产生周期分类

  (2)按能源是否经过转换分类

  (3)按能源是否经常使用分类

  (4)按能源是否在市场流通分类

  (5)按能源可利用规模情况分类

  6)按能源利用技术成熟情况分类

  3、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能源,必须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各种能源进行正确评价。能源评价指标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3.1  能源储量分布

  储量是指有经济价值的可开采的资源量或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作为能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储量要足够丰富,只有储量丰富且探明程度高的能源

才有可能被广泛的应用。

  (1)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质量、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如果能量密度很小,就很难用作主要能源。如太阳能的能量密度很小;水能的密度和落差有关。我国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在水电开发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许多河流的总落差都在1000m以上,主要大河流的总落差,有的达2000m~3000m,甚至有的达4000m~5000m,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天然落差高达5000m左右,形成了一系列世界上落差很大的河流,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最大,达到煤炭的几百万倍。

  (2)能源分布

  能源的地理分布与能源的利用关系密切,如果能源的地理分布不合理,则开发、运输、基本建设等费用都会大幅度增加。

  ①煤炭资源分布

  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山西、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以及川、黔、滇交界地区等4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4.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仅占总资源的3.4%;其余省(自治区)市约占11.6%。华北地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中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的72%集中在河南;西南煤炭资源储量的67%集中在贵州;东北地区52%的煤炭资源储量集中在黑龙江。

  ②风能资源分布

  我国陆地风能资源储量达32.26亿kW,实际可供开发的有2.53亿kW;近海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7.5亿kW。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草原或戈壁地区可以找到许多风功率密度大、面积广阔的风电场址;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岛屿风能资源也比较丰富,东部沿海的风能资源丰富而且稳定;离海岸较远的深海海域风能资源更加丰富,随着将来深海风电技术的发展也有可能在远期开发。

  至2005年底,我国的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26万kW,当年实现装机约50万kW,并网风电场达59个,风电机组1854台;2006年风电装机超过100万kW。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已位居世界第8位,亚洲第2位。

  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我国风电发展在2010年实现装机500万kW,2020年实现装机3000万kW。按照这一目标,我国未来15年风电市场规模将扩大近24倍,年平均增长率达25%。

  ③水能资源分布

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能资源较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西部地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