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向(1)(2)
2014-03-04 01:05
导读: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石油、石化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成品油零售市场全面放开的需要。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如果全面放开将标志着中国石油石化业入世后过渡期的开始,是我国在成品油市场全面开放上迈出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从此中国石油石化将开始面临入世后真正的考验。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
完善稳定油价的调控体系
首先应尽快恢复国内原油、成品油期货市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报价体系。同时随着中国石油消费与进口量的不断扩大,努力将中国市场原油、成品油交易价格作为亚洲市场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形成,扩大中国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动权,为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还必须重视将整顿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作为制度,不断完善。如严格成品油经营单位的审批程序与制度,在税收、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
政府应划清作为国有股东收益和国家财政税收的界限,放弃对于行业的利润指标要求。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政府保留当发生重大变故或其它原因导致油价超出宏观经济所能承受的某种极限时,实行价格管制的权力,保护国内石油市场与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格局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成为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要完善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职能,严格价格的自律行为。如在公平竞争方面,应以进口到岸价为基础,根据各经营环节的性质,合理界定低价倾销与合理竞争的界限,对低于进货成本长期低价倾销、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单位,要坚决取缔。特别是对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禁止以其强势和非经营手段,扰乱市场打击对手,破坏合理的市场机制。
加大价格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政府定价——企业执行这一价格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可以说十分有效。但市场经济很成熟了,企业也拥有了自主权,政府不应该再作为经营者,应该退出这个市场。并且,由于政府对市场的滞后性,它会产生廉价的投票权,也就是腐败。但是企业不一样,它的股东投票具有昂贵的投票权,企业的产品涨价,会影响销售,如果一个市场的弹性高,一旦涨价,需求量立刻减少,企业的利润也会减少。所以,政府应该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参加石油的定价,而并非作为经营者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觉彗.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刍议.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
2.朱和.证实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开放.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
3.中国网.我国现有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待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