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1)(2)
2014-04-01 04:27
导读:5.我国企业所拥有的绝大部分技术都是标准化的成熟技术,在技术保护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同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本身的优势就是小规模生产技术,
5.我国企业所拥有的绝大部分技术都是标准化的成熟技术,在技术保护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同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本身的优势就是小规模生产技术,经验曲线经济对我国企业来说不太适用。另外,我国企业整体上还刚处于对外投资的初始阶段,投资规模一般都不大,目前许多企业还谈不上所谓的全球战略和布置全球生产体系(但是,全球竞争的观念还是应该建立起来的)。如何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才是整体上资金短缺的中国企业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说,合资的投资方式是最适宜的。
当然,我们这里是就我国企业的总体情况来讨论的。对于我国的一些大型的龙头企业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远集团、海尔集团等,是完全有实力在海外建立独资子公司的,从而可以避免合资企业所固有的一些难题。而且更有利于这些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建立完整的全球竞争体系,最终成长为成熟的跨国企业集团。
三、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进入策略
1. 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和完善的服务。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对这两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日本人提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存亡”、“ 顾客是上帝”。日本企业把质量管理贯穿到供、产、销的全过程 ,由依靠少数管理人员和产品检验员把关来保证质量,变为发动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全员质量管理”。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尽力解决国外用户的各种困难,让经销公司和服务商店同步运行,设立广泛的服务网点,通过送货上门,提供配件,包退包换,帮助安装,
培训人员,以及周到、及时的维修服务, 使用户满意、放心,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这些都值得那些准备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好好学习。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 避强击弱的目标市场的选择策略。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脱离了目标市场的经营活动是盲目的。日本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实行避强击弱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避开美国等当时的强国 ,首先在东南亚以及相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营销 ,然后扩大到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最后才致力于发达国家。这一点值得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注意。我国大多数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强,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应该注意避开大型的跨国公司集团,首先在自己熟悉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展开有限的投资,积攒实力和经验,然后逐步向欧美市场挺进。
3. 努力打造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一定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中国的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非常薄弱。在商品经济中,品牌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就象一个人没有名字一样。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1956年,索尼的盛田昭夫带着他的晶体管收音机去开辟美国市场 ,美国的买主们深为索尼的发明所吸引,很快就有一万台的定单 ,其中一家大公司提出 ,如果能用美国的商标出售索尼的收音机 ,他们愿购买十万台。但盛田昭夫拒绝了,他要创出自己的品牌。1983年,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之多。
4. 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首先,广告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注意广告的本地化。企业进入一个市场时,离不开广告宣传。在做广告时一定要注意应符合当地消费者日常生活,顾及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观念。这里我们可以看看日本公司在中国的广告语:丰田公司的“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丰田车”,东芝高公司的“此时无霜胜有霜”,真可谓是独局匠心。其次,我国企业在当地做广告时要注意聘请当地的广告专家和社会文化顾问为公司广告提供咨询,以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促销效益。这是因为与国内市场广告相比,除了面对的消费者不同、消费心理不同以外,还要受当地国家政策、法律、文化传统、社会观念、风俗习性等因素的制约,国际广告更应重视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和社会影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希尔著.孙建秋,邹丽,羡锡彪译.Global Business Today.北京:中国机械出版社,1999.
2.滕维藻.走向国际市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3.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