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俄在里海石油及管道问题上的博弈分析(1)(2)

2014-04-14 02:21
导读:对于这样两个纳什均衡结果,实际上有一个是不适当的。上面的支付矩阵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有一个局中人在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前,必须先知道另一个

  对于这样两个纳什均衡结果,实际上有一个是不适当的。上面的支付矩阵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有一个局中人在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前,必须先知道另一个局中人作出了什么选择,即事实上存在着选择上的时间和次序方面的因素。这种对策的非对称的性质用对策的扩展形式图来分析将使这种因素得到较好的展示(见图2)。我们假设美国先作出留在外面或进入的选择,然后,俄罗斯作出争夺或不争夺的选择,但在俄罗斯做出选择时,其已经知道美国已经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们考虑美国作出的初始选择如果选的是留在外面,则其得到的支付就是c1;如果其选择的是进入,那么他得到的支付就会是a1,所以美国所能做的明智的事情就是选择进入。因此,此时这个对策的均衡选择将是(进入,不争夺)。在这样的连续对策中,策略溜在外面,争夺)并不是局中人实际假定进行选择的次序给定条件下的均衡。但真实的情况一定会是这样吗?对于俄罗斯来说,他最终得到的支付会是c2,它会甘心吗,对于此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可以威胁如果美国选择进入,他就选择争夺,这样就可能迫使美国选择留在外面的策略,得到此时的均衡结果(c1,a2)。关键的是这种威胁的可信程度。所以,美俄围绕着石油管线的里海石油之争实际上就会演变成了哪一方会使这种威胁变成可信和双方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的问题。 三、美俄里海管线政治博弈进入制裁的对策过程分析

  美俄在里海地区的争夺是以“9·11”事件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为转机的。美国把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变成了在里海和中亚地区建立以能源为重点的地缘政治战略的契机,使这一地区的传统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在此之前,俄罗斯在此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但由于国内经济实力和社会问题的困扰,使其在里海能源的争夺战中一度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在此后不同的时期使其对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来自外部的挑战也日益显现出理性、灵活的特点。

  (一)阶段一:“9·11”事件以前的里海地区俄美初始博弈格局分析

  前面我们在存在的两个纳什均衡结果的分析中提及过,对于俄罗斯应该说具有一种可信的威胁,这种威胁在“9·11”事件以前的里海地区是存在并可信的。1991年苏联解体后,里海地区依然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里海地区所有的油气出口几乎都要依赖俄罗斯,而且有相当多的国家的石油加工产品和油气开发技术设备要靠俄罗斯供给。美国虽然也在以北约东扩等名义加紧对该地区的渗透,但总体上还没有实质性进入里海地区油气的博弈之中,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如图3所示,此时俄罗斯如果作出不争夺里海油气的选择,双方只能因间接受益而获得较少收益(e1,e2)。但如果俄罗斯选择争夺里海油气的控制权,则双方将会获得收益(c1,a2)。此时俄美双方都获得了较大收益,当然俄罗斯获得了最大的利益a:。这就是说,俄罗斯由于自身对该地区的强大影响力而产生的威胁是可信,并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所以,此时期博弈的均衡结果一定是(留在外面,争夺)。

  (二)阶段二:“9·11”事件后至“巴—杰”管线开通后美俄里海石油博弈格局的变化

  “9·11”事件后的美国制定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打赢了阿富汗战争,奠定了美国在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的基本格局,在策略上更多地表现出进攻的态势。美国不仅加快通过“巴—杰”石油管线来打破俄罗斯对里海油气出口的垄断力,而且进一步加大对土耳其这个北约盟国的投资,使其获得双重的丰厚经济利益,并把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这两个亲美的国家也纳入西方体系,进一步绕开俄罗斯和伊朗这两个美国利益挑战者国家。可以说,这条管线的地缘政治意义已经超过了经济上的意义。而美国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的此时进攻为主的态势,必将对俄美在本地区的博弈格局产生长期的深远影响。因为这使美国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来自美国的威胁变得真实可信。而俄罗斯由于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同时它用来与里海地区国家发展地缘战略关系的措施不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因此,俄罗斯在里海能源的争夺战中,面临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势力的严峻挑战,其传统政治经济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俄罗斯采取争夺的策略,就会得到结果(b1,d2)。而如果采取维持原状不争夺的策略(实际上其争夺的空间也非常有限),此时就会使双方得到一个更好的纳什均衡结果(a1,c2)此时期博弈的均衡的结果一定是(进入,不争夺)。这在实际上基本符合当前美俄在里海地区的“美攻俄守”的基本格局。

  (三)阶段三:假设俄罗斯首先采取行动的美俄里海石油博弈格局

  下面我们假设俄罗斯首先采取行动,作出争夺或不争夺的选择,然后美国在知悉俄罗斯作出的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留在外面或进入的选择。此时对策的扩展形式见图4。通过对图4的分析可知,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分别是(c1,a2)和(a1,c2)。当考虑到假设的选择次序,即考虑到这种时间和先后次序后,我们会得出,只有一个均衡的结果是符合我们假设环境下的实际情况的。下面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如果俄罗斯首先作出了争夺的选择,那么不论美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最后的支付都是(c1,a2)。如果俄罗斯首先选择的是不争夺,那么美国所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选择进入,最后的支付就是(a1,c2)。如现在考虑一下俄罗斯实际作出的选择。如果其选择的是争夺,那么其因此而得到的支付就是a2;如果他选择的是不争夺,那么他得到的支付就只能是c2。所以,他所能做的明智的事情就是选择争夺。此时的均衡结果就只能有一个(c1,a2),策略组合即是(争夺,留在外面),这个均衡才是实际选择次序给定条件下的均衡。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俄罗斯要想摆脱现在在里海石油争夺上的被动局面,必然要使自身的禀赋和偏好发生变化——向优先采取行动转变,在未来采取争夺的策略,并使这种选择让美国感到确信对方会这样选择,并且有能力作出这样的选择,使这种威胁得到显示。另外,我们同样也可分析得出,美国要想在里海油气的较量中持续获得优势,还要求他要继续巩固在里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并且使博弈另一方确信这种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才能在下一轮博弈中持续占优。

  (四)阶段四:假设俄罗斯在下一轮博弈中把一种威胁变为可能时的里海石油博弈格局

  我们继续分析另外一种情况,假设俄罗斯可信的威胁真实存在,并且里海五国结成了“第二欧佩克”(这个计划中的集团包括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的伊朗),如果这些国家能就里海能源开发达成一致,则该地区完全可能出现一个协调原油产量和价格的地区性经济组织。伊朗是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加上阿、土、哈、乌这4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该组织将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能源安全构成巨大挑战。那些此时的博弈格局将是俄罗斯作出争夺的选择就会使美国觉得真实可信{当然不一定非得成立“第二欧佩克”,只要能构成对博弈对方的威胁并确信存在这种威胁就行了;并且使图4假设的次序变得真实),美国所能做的最理智的选择就是留在外面或维持现状。此时的均衡结果就会是(c1,a2),策略组合就会是(争夺,留在外面),从而可以使阶段三的唯一均衡结果真正变成现实。

 

  四、结论及相关讨论

  通过以上对里海石油及管道问题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阶段一和阶段二集中分析了美俄在里海地区石油博弈的现状形成过程,而阶段三和阶段四则集中论述了俄罗斯要摆脱现在里海油气争夺上的被动局面所应采取的策略,同时兼论了美国要持续保持里海地区的地缘和能源利益应采取的办法。下面将是以上论述作出的具体结论和讨论。

  1.里海石油“美攻俄守”的局面已经形成。这在阶段一和阶段二的分析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里要强调的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同时这也是一种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大国表现的综合国力才是扭转博弈格局,使自身的威胁真实可信的基础。所以,美国在里海油气争夺战中的优先地位在中短期内将不会得到根本改观。

  2.俄罗斯要夺回在里海油气上的主导权要经过比较漫长的等待。里海地区由于美国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格局。美国不仅在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建立军事基地、修建油气管道方面获得了成功,更为主要的是,里海及周边地区各国都相应制定了油气出口多元化的战略,逐渐在接受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念,表现出了摆脱俄罗斯传统影响的意愿,加上俄罗斯本身面临的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这就铸就了俄罗斯要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必然将经过一个较长时期。

  3.博弈结果的效率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上面分析的两个纳什均衡结果,在不同的策略选择次序上表现出了只有一个最优的均衡结果(c1,a2)或(a1,c2)。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否是有效率的结果呢?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每一种对策中,都存在一组确定的选择,不管其他局中人的选择是什么,每个局中人的选择都是最优选择,即这时的优超策略是存在的。因此也就可以实现特定情况下的帕累托有效,只是不同形势下俄美得到的利益和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而已。

  4.目前博弈态势的形成和下一步应采取的策略。如果我们要考虑一个非常长的一个时间,这时还是可以根据情势的不断逆转和变化进行无限多次博弈。在这样的博弈过程中,从理论上说,博弈双方可以通过通信谈判的方式寻求彼此的合作,也可能会出现俄美与里海国家通过通信谈判进行合作的情况。但是,就目前和较长一段时期来说,这种连续对策和进入制裁的博弈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可能会使美俄在里海地区的合作将变得遥遥无期。

  5.由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介入,里海地区多方博弈的格局将成为可能。中国于1997年开始了同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合作,韩、日等国也于近几年开始了积极介入里海地区的油气外交和争夺,里海地区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正在逐步实现过程之中。各个国家将分别从国家利益出发积极介入里海地区,使该地区的油气争夺更加剧烈、更加复杂。这里要特殊说明的是,这种多方博弈格局也必将会对在建中的中哈石油管线的油源供应和我国“泛亚全球能源桥”的战略构想产生较大的影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构造灵活的钢铁企业供应链(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