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1)(2)
2014-04-25 01:27
导读:三、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比较落后,具体体现在: 1、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产品运输,汽车运输的比
三、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比较落后,具体体现在:
1、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产品运输,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的长途运输,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汽车的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2、我国对蔬菜缺乏必要的加工过程,大量的毛菜直接进城销售。据有关资料显示,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毛菜进城到农贸市场上销售时存在着一个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如果再加上相关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方面的费用,维持一个农贸市场的正常运作,成本开支将是惊人的。
3、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如2002年,中国有总值不低于750亿美元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一些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如奶制品、海鲜等)销售价格的70%被用来补贴物流过程中的货损支出。我国食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甚至被定位在“昂贵、耗损大、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负面形象上。
4、农产品污染严重。批发、贸易市场的卫生条件差,农产品污染严重,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5、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经常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例如,作为中国农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的日本,2002年1月,日本以2001年中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开展了一个中国农产品检查强化月的活动,每批进入日本的蔬菜都要检查,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造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1-7月,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分别下降了20%至29%。另据海关统计,2001年年底到2002年2月底,从大连海关出口的农产品遭退运达159万美元,同比增长194%;2002年一季度,天津海关被退回的农副产品清单共80票,总价值134万美元,比以往提高了8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对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
1、培育绿色市场,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销售网络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加强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使之成为具有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美化环境功能的销售网络体系。一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环保要求,加强硬件建设,逐步实现设施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肉类批发市场应配备冷库或冷藏设施,大型零售店应配备保鲜设施。二是应用现代技术,加强质量管理,完善食品进货索证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市场。三是配备简易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大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要配备简易有害物残留检测设备,按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形成有害物超标食品市场退出机制。四是建立无公害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柜、专区、专卖店,并配有醒目标志。五是改进销售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业态中的销售比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竞拍方式和电子结算。鼓励销售包装食品、初精加工食品。
2、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网络。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统一协调和组织货源,建立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工具合理连接的食品运输网络系统,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严防食品在途污染,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流通。一是建立源头运输检测制度,有害物严重超标的食品不得运输。二是改进运输方式,鲜活食品运输采取保鲜措施,严防变质和二次污染。公路运输白条肉进行吊挂、封闭,冷却肉实行冷链运输。三是实行多式联运和直达运输,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市场为纽带,做好各种运输工具的合理联接,消除不必要的关卡和收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体系。抓紧对我国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相关的法规进行清理、评估和制订、修订工作。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畜禽屠宰法》等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通道和绿色市场标准以及作业流程等。加强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现有的执法队伍的优势,对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做到“部门协调、社会监管、责任追究、严格执法”。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三绿工程”工作健康发展。
4、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首先,建立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体系。加大畜禽疫病防治、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特别要注重选育优良新品种,引进无公害栽培,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提倡走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道路;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逐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AP)”、“良好食品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其次,建立卫生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争创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生产线、绿色品牌的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和办法科学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第三,建立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大中城市要建立绿色产品卫生质量监测中心和多级市场检测站点,逐渐发展成全国的卫生质量检测网络,并建立和完善有害物残留超标产品退出市场的机制。
5、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组织加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组织,特别是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使生产者始终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有责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实行统一采购进货,通过推行新的营销方式把住流通关。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 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中国改革论坛2004,04,29
[2] 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商业经理人2001,(5)-(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