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部经济理论看广州物流业质量优势(1)(2)
2014-04-27 01:08
导读:(四) 商务优势 经济国际化程度居全国领先行列,总部存量资源优势较大。截至2004年底,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家外资企业和2000多个外商办事机构
(四) 商务优势
经济国际化程度居全国领先行列,总部存量资源优势较大。截至2004年底,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家外资企业和2000多个外商办事机构在广州运作。世界500强大企业已有127家进入广州。为进一步提升广州现代物流国际化水平,广州市正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推进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引进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国际大型物流企业,以规模化、高水平的大型项目带动、促进广州市物流业的跨跃式发展;建立“全球采购,广州集散”的大宗工业原材料采购交易平台,现已成功建立全国第一家塑料原料商品的现货电子交易所广东塑料交易所,包括广州华南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广州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在内的一批各具特色、交易量大、交易方式齐全的采购交易平台也相继投入运营;设立大型国际采购配送中心,构建城市配送中心体系,推进国际综合物流采购分销中心的建设,吸引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国内著名品牌的区域销售公司、大型企业的采购配送中心,以及资本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和经销商,建成一大批高水平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大型物流中心;多方拓展与国际物流等相关行业合作交流的渠道,加大专业招商力度。组织穗美物流货运业合作发展交流会等活动,为广州本地产品成功“走出去”,打入美国市场提供了新的物流渠道。
(五)政府服务优势
广州拥有难得的、良好的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基础代表着合理合法营商的法制环境。2006年由广州市经贸委牵头研究制定的《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即将出台,在《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促进我市物流业的发展,包括八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划和用地政策、物流财税政策、物流信息化政策、物流通关政策、用电优惠政策、工商企业分离物流业务扶持政策、规范物流运输车辆管理政策。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广州物流业发展总部经济存在的质量劣势
尽管广州物流业拥有许多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广州市陆向经济腹地狭小,人力资本丰度不高,因此,相对于流量指标,质量指标所反映的发展“总部经济”的质量优势并不明显。
(一)前向劣势
前面提到,在2006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序中,广州落后于北京与上海,深圳则紧随其后;在各分项指标中,广州的位置也并不比北京、上海、深圳乐观。其中在基础条件得分上,广州落后于上海,排第二位,北京、深圳紧随其后;在商务设施上,广州落后于北京、上海,位列第三;在研发能力上,广州落到了第五位,深圳上升到了第三位等等 。此外,与广州毗邻的香港已经吸引数千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亚太总部、地区总部,广州要抢香港的地位目前是不可能的,只能配合香港来发展自己的“总部经济”。近年来还出现过这种现象,本来珠三角的一些企业可将总部搬来广州,但却去了香港,如科龙集团总部。再有,新加坡也是广州潜在的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有6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二)后向劣势
国内的重庆、深圳、天津、大连、沈阳、青岛、济南、厦门、杭州、武汉、南京、 西安、郑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或者区域中心城市也都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对广州而言,在竞争中并不容易,尤其是与它不分上下的近邻—深圳。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拥有战略资源的地区将成为企业总部的聚集区域,在这方面,广州与深圳不相上下,特别是吸引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总部进驻方面,广州能开出的条件,深圳都能开出 ,甚至还可能更优惠。
(三)技术创新滞后
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广州高层次的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瓶颈”导致的“短边效应”有可能大大制约广州物流业“总部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看,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几乎没有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借助总部经济理论提升广州现代物流业的质量优势
广州具有“总部经济”的优势资源,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要顺利实施“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就要以“总部经济”的理论为指导,依托大珠三角洲城市群优势,采取相应的战略思路,扬长避短寻找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广州物流业的发展之路。
(一)依托总量资源优势,扩大发展空间
可借鉴北京、上海等成功的总部经济模式,实现区域合作、资源整合,突破广州土地面积对广州发展的制约。可以在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地区选择若干区域,设置若干“广州物流园”,完成以广州市为中心总部,周边腹地物流园为“躯干”运行中心的建设模式,解决当前土地紧张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将南沙港与周边港口和异地广州物流园结合起来,形成“区港连动”的机制,扩大广州港口的辐射力。
(二) 依靠政府力量,“内聚型”与“外延型”相结合
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导向起重要作用。广州市出台的《广州市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总部和地区总部规定》,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广州设立总部,明确表示总部落户广州的企业,将得到最高500万元人民币的“礼物”。如果将地区总部设置在广州,也将得到200万元的奖赏。此外,对广州经济发展有贡献者,亦可得到额外奖励。这对广州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广州物流业应该在立足于培育本地大型物流企业,鼓励其将总部留在广州,建立“内聚型”的“总部经济”;同时,重点应该放在以吸引跨国投资为主上,开拓“外延型”的“总部经济”。
(三)加大智力投入,打造最具核心的价值链
发展“总部经济”更多的是依靠智力投入。广州应大胆引进市场管理决策咨询机构、国际著名的人才“猎头”公司等高端资源,开辟物流业“总部经济”“试验区”,探索物流业总部经济发展最佳方式,打造最具核心的价值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四)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提高物流业的规划水平和服务质量
广州多数物流企业是由传统单一的储运、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物流的知识和理念均处于初级阶段,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货代等有限环节,容易造成低价无序、互相拆台的局面。另外,各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发展规划的较少,或规划千篇一律,重复投资,企业之间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导致服务成本过高,缺乏竞争优势,或服务质量太低,丧失竞争能力。因此,借助“总部经济”的形成,促使物流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的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物流业的规划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建议政府规范市场,创造物流业发展的优质环境
广州现有的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规模小、规范化运作较差,业态发展不平衡。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对物流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如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仓库租赁、中介运输服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经济能力、管理技术条件进行资格审查,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遏制恶性竞争等。此外,广州要加快物流业“总部经济”形成的步伐,还要从要素成本优势、资本优势、创新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等方面来进一步思考发展“总部经济”。
参考文献:
1.广州市规划局,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课题组.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战略研究,2006
2.赵弘,2004年总部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