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
2014-04-27 01:08
导读:5.人世对保税区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中国关税水平大幅减低,2002年其
5.人世对保税区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中国关税水平大幅减低,2002年其关税总水平调降到12%,三年内将调降到10%以内。关税水平大幅下调,显然将削弱保税区保税、减少资金占用和简化进口手续等政策优势。其次,加入WTO后,一般贸易权三年内将对外资企业放开,分销权和辅助分销权三年到四年内逐步放开,因此,国际贸易、区内贸易作为保税区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独特政策也将逐步弱化。第三,按照国民待遇优惠原则,保税区吸引投资的一些优惠措施,如所得税税收优惠等政策也将逐步取消,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化保税区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第四。仓储服务将逐步放开。《WTO协议》规定加入国最初允许设立合资企业,外资比例不得超过49%.加入后一年内允许外资控股,加入三年内允许外商独资公 司。这种仓储服务的开放将弱化保税区允许外商独资从事仓储业务的政策优势。
三、推进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
1.创新保税物流园区海关监管模式。要率先在保税区内实行市场准入和贸易自由化原则,取消外贸特许制,放开外贸经营权,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均可实行自营进出口;进一步放宽合资外贸公司的审批条件,由审批制向外贸登记制过渡,并允许区内外资企业在保税区以外的地区设立非经营性办事机构,下放区内开展服务贸易的审批权限,营建舶来商品展示中心,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和综合商社进驻保税区,推动区内国际租赁、国际航运、国际法律服务、国际商品展示等服务贸易的开展;努力创造允许区内的所有外资银行经营本币业务,自由融资、自由兑换的离岸金融试点,适度放宽区内的外汇管制,允许区内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自由兑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全面实施环保物流管理。环保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段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为确保物流环保化,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管理,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保税区物流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消费者要积极倡导绿色需要、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3.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包括:(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及商品的来源或去向。(2)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3)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4)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
中国大学排名 4.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量,吸引国际航运集团和综合物流的骨干企业共同建设国际现代物流园区是营建国际物流网络的中心环节。
5.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保税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吸引了众多国际化大公司前来落户,给第三方物流业务带来许多契机,同时,随着保税区业务的不断发展,保税区内的第三方物流业务也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趋势。(1)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网络更趋向于全球化,有能力对区内企业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贯穿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可见性、订单可实现性和物流与生产的良好协调性。(2)第三方物流的模式更加多样化。从单一的仓储运输发展成为分拨中心、集散中心,以及具有对材料供应商库存管理与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实现从单一客户服务向多客户集约化管理转变。(3)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