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D联盟运行阶段的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2)
2014-07-05 01:09
导读:2. RD联盟振荡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如前文所述,根据对此阶段研发联盟活动内容分析,不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之间研发战略目标
2. R&D联盟振荡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如前文所述,根据对此阶段研发联盟活动内容分析,不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之间研发战略目标的差异、研发合作内容与范围的冲突或不一致性、研发合作的责任、贡献及收益分配不明确、研发联盟网络管理与控制机制的不可调和性等方面。例如,如果在研发合作过程中,一方以降低研发成本为目标,而另一方以技术领先为目标,则在合作过程中就会出现频繁的误会与冲突,因为这两种方法通常是不相容的;另外在研发合作的内容与合作范围上应该是经过协商后确定的,如果联盟合作仅限于技术开发方面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然而公司却对联盟合作企业的销售量、市场份额等信息格外的关注,那么研发合作伙伴就可能怀疑企业的合作意图了,由此也可能引起合作企业的不满与冲突,使联盟处于不稳定状态;基于资源互补的研发联盟由于价值创造的隐性化和模糊性特点,研发资源投入的多少程度难以测量,因此联盟收益的分配等也将难以公平合理的进行,如果研发合作过程中权责不清,往往导致联盟合作陷入混乱之中,各种猜疑也将随之出现使联盟关系发展不稳定;有学者指出企业在联盟网络中的位置关系以及联盟管理经验的差别等会影响企业的学习速度与造成价值转移等问题,因此每个企业在争取占据联盟网络结点位置以期获得更多的联盟收益,但是在这些方面的不可协调性使得联盟处于不稳定状态。
针对研发联盟此阶段的不稳定性类型,其缓解机制应集中在确保战略目标的协调、合作内容与领域的一致性,建立广泛、多层次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以及明确研发合作责任与贡献等方面。由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联盟的稳定性缓解机制。首先联盟企业应根据研发合作的重要性确定建立联盟的类型,如图3,为了保持研发联盟的稳定性,其研发目标应该着眼于长期战略价值,Hamel和Doz指出从合作伙伴之间的相对竞争地位、战略地位与联盟自身价值创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对地位随时间发展的动态演化三个方面可以有效的预测战略的相容性。对于合作内容与合作范围不一致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应增强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第三方可能是业内法律专家、学者、咨询顾问等,但是从研发合作的长期来看第三方监督机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缓解策略,但在短期内却是预防机会主义和协调冲突的有效方法。罗必良等指出了引入第三方的原则,即第三方必须具有竞争性,必须具有对第三方的有效监督机制,第三方必须具有惩罚机会主义的强制力量。对于联盟管理控制方式、组织结构安排等方面带来的联盟不稳定问题,应加强组织之间的频繁的交流与沟通,在合作研发责任、利益分配、冲突协调等方面形成硬性制度约束体系,并制定联盟共同行为规范,增强联盟企业专用性资源的投资,以及加大退出成本和预防机会主义倾向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 R&D联盟融合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在R&D联盟的融合阶段中,其不稳定影响因素是最多最复杂的阶段。在企业组织层次方面表现为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盟合作机制、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差距,即R&D决策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有效性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基层研发人员的行为风格等,如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强调R&D合作的效率与速度、而机械型的企业文化则强调R&D合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等;在团队合作层次的不稳定影响因素有联盟管理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方式以及联盟管理委员会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等,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指出,高层管理人员每两三年轮换一次会带来一种隐藏的成本,人员的调离也将会导致联盟管理风格的差异,并且已经建立的关系资本也可能失去;在基层R&D人员方面影响R&D联盟运行不稳定的因素更为广泛和难以测量,包括R&D人员个性特征、行为方式、风格与爱好等方面,这些将对合作态度、技术开发知识、经验与技能的理解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在R&D联盟的融合阶段,消除组织、研发团队和合作人员之间的差异性与冲突、培养相互信任关系、加强专用资产投资以及增强创新整合能力是缓解不稳定性的关键。研究表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创新型的组织文化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研发合作,另外企业应对研发团队和人员放权,保持研发合作的灵活性和高效率以及及时有效的解决合作中的障碍与冲突问题。随着联盟合作关系的发展,以信任为基础的柔性约束系统将超过传统合同等的约束作用,罗必良等将信任分为以个体之间的信息、情感、共同信仰等为基础的非正式制度信任和以契约、合同、规则和制度等为基础的正式制度信任,在此阶段,非正式制度信任、个体信任及柔性机制在保持联盟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吴海滨等人也认为个体关系对于特定条件下保持联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然而企业通过正式契约建立的信任关系将约束个人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依赖不完全契约则为个人关系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柔性。另外对于相互依赖性资源减少而造成的研发知识、技能的同质化以及R&D战略目标的转移等问题,容易产生机会主义和逆向选择等风险,将使得R&D联盟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要不断加大研发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和增强企业差异化资源整合创新能力,并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开发联盟整体差异性资源以保持联盟持续价值创造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 R&D联盟调整阶段稳定性分析与缓解机制。R&D联盟评价与调整阶段的稳定性分为积极稳定性与消极稳定性。积极的稳定性是指在R&D联盟硬性、软性、领先性和滞后性等主要业绩指标完成的情况下,在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及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双赢的结果,而消极的稳定性是指研发联盟不直接创造价值或具有较大的退出成本,虽然创新效率较低,但仍然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维持联盟的稳定,使研发联盟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空耗之中。
由于R&D联盟价值创造的长期性、滞后性、隐性化和难以评估性的特点,因此应建立动态的多目标联盟绩效评估体系。有的学者用稳定性、维持时间、成功率或管理者的主观满意程度来反映联盟的绩效,但并不能正确反映R&D联盟的真实绩效水平,而有学者用更多定性的方法评价联盟的效用,虽然能更加全面的评价联盟的绩效,但是由于人员偏好的不同则可能掩盖联盟真实的绩效水平。因此应根据研发联盟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估标准。随着相互依赖性差异的减少或R&D战略目标的达成,R&D战略目标可能发生转变,并且现实中的任何一个联盟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合作框架内所设定的目标,因此研发联盟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策略也要进行适时调整。在相互依赖性方面,随着联盟企业之间的相互模仿与学习,这种相互依赖性会发生变化,而只有在依赖性对称的情况下才能使联盟维持长期的稳定性,Hamel从“学习竞赛”角度,指出联盟企业之间学习能力与学习速度的差别会造成相互依赖的不对称,从而使联盟发展关系不稳定。
四、 研究结论与讨论
R&D联盟的演化过程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在探索阶段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各种不确定性,在振荡阶段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联盟企业间的各种差异性,在融合阶段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沟通与学习机制,而在调整阶段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在企业成本收益的不对称性、联盟企业间相互依赖性的不对称性等。根据每个阶段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的不同,其缓解机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本文在以下问题上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同一时间内,企业可能加入多个研发联盟,并且联盟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此时应如何对研发联盟进行管理,使之保持适当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合作技术创新效率的问题;对于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构成的研发联盟,其稳定性发展变化曲线具有什么特点,影响其振荡幅度与频率的关键因素有那些等问题;不同的联盟类型的稳定性发展特点及其缓解机制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1.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3,(4):74-76.
2.刘益,李垣,杜旖丁.关于战略联盟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探讨.科学学研究,2003,21(6):626-631.
3.李忠礼,张喜民.基于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交互学习模式的构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55-60.
4.吴海滨,李垣,谢恩.基于组织互动和个人关系的联盟演化模型.科研管理,2004,25(1):46-51.
5.宝贡敏,王庆喜.战略联盟关系资本的建立与维护.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3):9-14,27.
6.罗必良,吴忠培,王玉蓉.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及其缓解机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5):33-37.
7.许小虎.企业网络的多重效应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61-66.
8.Paul E,Bierly,III and Joseph E,Coombs.Equity alliances,stag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and alliance instability.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30(4):471-48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