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1)(2)
2014-11-03 01:13
导读:在企业物流方面,我院购置了金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并在同类高职院校中率先建成了仿真度极高的ERP实验室。我们也相应开设了企业物控、供应链管理、
在企业物流方面,我院购置了金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并在同类高职院校中率先建成了仿真度极高的ERP实验室。我们也相应开设了企业物控、供应链管理、ERP沙盘实训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我们按照ERP设计的流程,成立一个虚拟公司(制造企业),然后分设财务、行政人事、物料、仓储、生产、销售等部门,让学生分组到各个部门扮演角色,围绕产品的生产过程熟悉自己应尽哪些职责,该怎样和其他部门打交道,如何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一到两个岗位的业务流程。还在沙盘演练实训中,让学生自己构建公司,模拟市场对抗,从中获取企业运作经验。通过上述过程,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本岗位所需技能,还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有了深刻的体验,不需要到企业就已经有了仿真的实践经验,大大增强了校内实训的效果。
四、根据岗位要求开展相关证书培训
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毕业时要求拥有双证,即毕业证和从业资格证。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其所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能增强职业技能,也可以增加就业保障。企业在
招聘时也往往通过学生拥有的资格证书来筛选人才和确定岗位。
物流专业可以考的资格证书很多,如报关员、外销员、外贸单证员、助理物流师、进销存管理师等。我院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了助理物流师为学生必考证书,并将相关考证内容直接嵌入教学计划,还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前培训,保证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我院也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考其他证书,并联系相关考证机构为学生创造便利条件。通过我们的努力,我院学生毕业时双证书达到100%,人均拥有证书数达1.5以上,这些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
学生在经过专业知识和模拟实训后,一般能满足企业相应岗位的任职要求。不过,学校的模拟训练环境与企业实际运营环境毕竟有一定差距,要真正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就必须经过企业实地演练这一环节。因此建立实习基地是我们加强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
我院为保证学生的校外实习效果,制定了“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花两年半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并接受仿真训练,最后半年则全部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的实习期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掌握岗位技能,并增强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演练,我们还可以看到模拟顶岗实训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从而调整我们的授课计划。为保证该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我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广州电子集团、金蝶公司、广州物流协会、TCL、国光电器等校外实习基地,以及燕塘、嘉里大通等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通过上述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及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我院物流专业学生90%以上可在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从事快运、货代与报关、企业物流等相关岗位,基本与我们的专业培养方向保持一致。我们还安排老师进行毕业实习跟踪与指导,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计划、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完成顶岗
实习总结。老师的实习
辅导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顺利进行,也受到了实习企业的高度评价。学生实习结束后留在该单位的比率达50%以上。
以上是我院物流专业构建定岗培训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为此,高职院校应从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技能,以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希望我院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陈彦,凌云.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职教论坛,2004,(5).
[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05,(2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