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
2015-04-08 01:1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研究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本文以武汉城市旅游圈的资源赋存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借
摘要: 本文以武汉城市旅游圈的资源赋存现状作为研究基础,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武汉城市旅游圈一体化程度的盲区与不足,提出了城市旅游圈空间一体化以及营销一体化的框架。
关键词: 武汉城市旅游圈 空间一体化 营销一体化
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旅游大国……我们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目前,旅游业已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各省、地区都根据自身特点纷纷制定了发展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出旅游精品来吸引广大游客。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正成为国内旅游的主旋律。
在此背景下,2004年4月,武汉、黄石、孝感、鄂州、咸宁、黄冈、仙桃、潜江、天门9城市签订了《武汉城市旅游圈1 8区域合作
意向书》,这标志着该圈旅游协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旅游圈的空间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这些关键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圈的品牌打造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武汉城市圈概况及城市旅游圈现状
1、城市圈概况。大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面积达六万平方公里。合力打造之下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大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是湖北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同时,这一城市圈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将超过全省的50%,是湖北旅游产业的核心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城市圈产业基础良好,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完备,游客集散能力强,基本能满足不同季节、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这些都为城市圈旅游一体化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武汉城市旅游圈的资源赋存现状。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从自然资源来看,武汉城市圈现有自然保护区14个。从人文资源来看,武汉城市圈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历史文化名城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3个,风景名胜区国家级3个,区域内有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8个,湖北省申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个。
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紧密性和良好的互补性。对发展一体化旅游市场、建设国内一流区域旅游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现状评价。
(1)地理优势。湖北是处于我国旅游流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旅游客源地之一。从武汉自身来看,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构成“武汉城市旅游圈”,建立城市圈旅游一体化系统,可以提高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2)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以武汉为中心4小时旅程为半径的放射状旅游网络随着武汉城市圈间城际交通的迅速发展正在形成,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和火车提速,这个网络覆盖的面积也将不断扩大。交通的发展虽然不能改变城市的地理位置,但可以缩短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从而减弱距离衰减规律对游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据调查显示,有60%的游客将交通视为其出行最担心的问题。
(3)武汉是城市旅游圈一体化的服务中心。游客是否选择这个城市,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城市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枢纽。武汉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核心,并使“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形成成为可能。
武汉的旅游交通已呈专业化发展。目前已发展到12家旅游专业汽车公司,豪华旅游车达400余辆。武汉市已开通至韩国、日本、泰国、香港、澳门以及全国各大城市的空中航线近百条,列车及旅游专列数百车次,形成航空、铁路、水运、公路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旅行社达到210家,形成网络化、规模化资本运作的发展态势。旅游饭店已逐步走向国际化、特色化,全市星级饭店达120家,香格里拉、华美达、假日、雅高等一批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也相继入驻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