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2015-04-16 01:0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探析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而经济的发展又要求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就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 失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会计信息质量在经济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占据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就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
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这一背离真实性原则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国内有“琼民源”、“银广夏”等,国外有“安然”“阳光”等,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达到自己谋利的目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使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了社会的诚信程度,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的健全完善程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担负着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任务。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国家政策法规的监督者,在此条件下,会计人员不可能以“独立会计”的身份完全按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样就使会计失去“独立性”和“公允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所披露的信息不可能是真实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的主体,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
3.会计监督落后于现实要求
外部监督是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后的又一道保障,即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这种政府监督通常仅仅限于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分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没有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仅仅流于形式,很难全面揭露会计业务中的造假行为。
4.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失控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有企业改制,私有企业、合资企业也大批兴起。其中,有些企业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导致内部监督机制缺失,企业的财产物质缺乏必要的管理和严格的控制,甚至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账实不符,这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就成了牺牲品。为了实现管理层特定的目的,他们通过不公平、不正常、不合理但合法的经济业务来“提升”其经营业绩,这种不择手段的做法就一定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虚假,在财务会计上的直接体现就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二、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上看是纯会计业务上的具体现象,但是其实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中不正常、不协调经济内容的具体反映。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运用法律、经济、文化等手段综合治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控制度, 完善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并适当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监管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控制度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全面地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加强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必须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通过制度来消除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此从源头和制度上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2.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
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