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竞争力研究(1)(2)
2015-05-08 02:17
导读:此外,博览会的政治、外交和经济的聚焦效应,也有助于扩大关注度和关联度,通过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产生较大的产业关联竞争力,带动物流、交通
此外,博览会的政治、外交和经济的聚焦效应,也有助于扩大关注度和关联度,通过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产生较大的产业关联竞争力,带动物流、交通、商业、宾馆、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其对中国与东盟参展国家利用博览会平台的资源投入,对参展内容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多方面产出,提供经贸合作、形象传播和品牌市场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各方及广西的旅游业、交通业、广告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率。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竞争力
1.博览会具有举办国际会展的条件资源。除了制度性资源外,还从多渠道获得举办国际会展所需的设施、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也得到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专业人才、会展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资源竞争力,是博览会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
2.博览会具有区域化的市场资源。服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双边、多边的互补性市场需求,符合参展、参会企业客商的需要。博览会面对的区域资源是:拥有18亿消费者,服务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拥有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亿美元贸易总量,经济总量名列世界第_一,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2002-2004年,中国一东盟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增长将达50%以上。
3.博览会具有区域贸易投资机制自由便利的资源。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2004年底,双方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从2005年7月1日起,大约7000种产品降税进程全面启动,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的便利化措施已进入谈判议程。
(四)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具有潜力巨大的文化竞争力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博览会经济为博览会文化力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博览会的竞争力。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以双向互利为原则,以“交流、合作、发展、繁荣”为主题,显示了以人为本、平等互利、尊商重信的“合作共
赢”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增进中国一东盟各国的相互认同,促进各国政府和主体之问的相互沟通和有效协调,增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群体凝聚力,推进区域的健康、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丰富会展内容,提高会展品位,优化经贸环境。
博览会的交流平台,在加速区域经济要素流动的同时,也促进文化要素的双向互动。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通,有助于双边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博览会定位也强调文化参与,注重经贸活动与文化交流相结合,推介洽谈与研讨咨询相结合,举办论坛,使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合作成为博览会的正常职能。作为会展经济,博览会为中国-东盟文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期举办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安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谊。
此外,中国与东盟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占有和特色方面互补性强。围绕博览会,凭借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在旅游产业、影视产业、演出娱乐业、音像出版业、文学艺术产业等领域,将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2006年9月首届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举办,认证了这种发展趋势,中国一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将对提升博览会的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竞争力的功能构成
作为国际经贸会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竞争力各要素的具体功能是不一样的。从功能发挥的作用层次上看,可分为核心竞争力系统、基础竞争力系统和环境竞争力系统三大层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核心竞争力
从发展的独到潜能、关键价值贡献力以及竞争对于难以模仿的角度看,博览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博览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平台的发展战略以及建立在中国与东盟发展密切的经济合作、谋求互利发展的强烈需求状况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