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管理看企业管理创新(1)(2)
2015-05-10 01:06
导读:体验危机:(1)如果在非办公时间出现危机,公司有什么样的内部沟通系统?例如:如果我们星期天下午2:00遇到危机,需要多长时间将消息传达到每一位
体验危机:(1)如果在非办公时间出现危机,公司有什么样的内部沟通系统?例如:如果我们星期天下午2:00遇到危机,需要多长时间将消息传达到每一位相关责任人?(2)公司有什么样的应急反应计划?这项计划最后一次更新是什么时候?以前有没有使用过以确认它是否有效?它与公司其它的反应计划能否匹配?(3)公司有什么内部问题或者弱点一旦曝光后是否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害?如果某一个心怀不满的员工或股东的诉讼案、政府调查或者新闻调查被公之于众,公众的反应将是如何?我们将如何做出解释以降低事件对公司经营和公司财务的影响?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把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二、组织创新,完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一般而言,企业的危机管理组织由公司外部和内部两大部分组成:公司内部,在高层设立新闻发言人或危机管理经理,专门研究和处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公司的中级管理层尤其是各地区的分部经理,要有危机管理的素质,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一方面及时向企业高层报告,同时也要能够充分驾驭所在地的局面。譬如积极地与媒体打交道,有效地引导舆论等。在企业的外部,企业一般要委托一些类似咨询公司的中介机构,与传媒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企业发生危机,可以迅速及时地组织和调动媒体,开展企业的宣传攻势,将可能蔓延开的损失减至最小。
不论对国内公司、合资公司或者外资公司,公司高层领导代表公司出面讲话是至关重要的。处理危机事件中,一个好的危机管理者,无论现场多么悲惨,他都会尽力亲临第一线面对受害者,向他们表示歉意,郑重承诺迅速化解危机。就像丘吉尔曾谈到的经验那样:“在危机中,人们希望目睹领袖的容颜,直接接受他的指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组织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所以倘若一个组织在发生危机事件时,不能与公众进行沟通,不向公众表明态度,只能招致外界的更大反感,只会损失更多。倘若组织是被动地应付、傲慢无礼或推诿责任,或是不能很好地告诉公众它的态度、他正尽力做什么,这无疑会给组织信誉带来致命打击,甚至有可能导致组织消亡。日积月累形成的企业竞争力可能会瞬间毁于无妄之灾。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谈我国电信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
基于企业内知识共享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