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尖底瓶,流行半个世纪的错误认识(3)

2015-07-21 01:37
导读:迄今,考古学家不仅普遍将仰韶文化尖底瓶视作水器,而且也将尖底瓶与其他水器混在一起进行类型学和谱系研究,乃至排出“非尖底瓶水器——尖底瓶水

  迄今,考古学家不仅普遍将仰韶文化尖底瓶视作水器,而且也将尖底瓶与其他水器混在一起进行类型学和谱系研究,乃至排出“非尖底瓶水器——尖底瓶水器——非尖底瓶水器”这样一种水器、演变历程(阎渭清《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器》,《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
三、实验、证明尖底瓶不是汲水器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如果从1920年代安特生发现和研究仰韶文化开始,迄今已有八十多年),文物考古界、界、界,无论是专门的研究性著述或是普及性读物、介绍,普遍视仰韶文化的尖底瓶为汲水器乃至具有特别的“力学特征”、“重心原理”能汲满满一瓶水而不会溢出。当然,权威部门和专家、学者们一直这样说,一般知识分子和民众也就这样接受了,晋至现在进入了中学教材,用以教育、教导子孙后代。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仰韶文化尖底瓶是一种汲水器,具有特别的“力学特征”、“重心原理”和奇妙的取水功能这种结论和认识是怎么产生和得来的,是经过实验、研究或是经由实践活动检验呢,我们无从得知。相反,否定这种结论和认识的研究、实验在十多年前就已产生,并且至少两次公开发表论文。
  针对考古界以及科普读物中关于仰韶文化尖底瓶之流行说法,半坡博物馆的研究人员1988年对馆藏的一批半坡类型尖底瓶(其中包括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出土的尖底瓶)进行实验考古,结果发现“半坡类型绝大部分尖底瓶因盛水后重心高于瓶耳而倾覆,因此不能用来自动汲水”(孙霄、赵建刚《半坡类型尖底瓶测试》,《文博》1988年第1期)。1989年,他们又与北京大学力学系的专家合作,用数值模拟对半坡博物馆的7个样品尖底瓶进行仿真实验,同时还对一个石膏模型瓶做了数值模拟和实测,验证了这种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石膏模型瓶实验及数值模拟仿真实验结果一致,即“模型瓶空提起状态为底朝上倾斜,注水适中时,瓶底朝下,注水较多时,瓶底又朝上,水倒出”。对7个尖底瓶和一个模型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有5个瓶具有“虚则倒斜、中则正、满而覆”的性能,2个瓶具有“虚则正斜、中则正、满而覆”的性能,只有一个瓶具有“满而不覆”的性能(此瓶的双耳位置明显比其他瓶的双耳高)。他们认为:“7个陶瓶是有代表性的,基本反映了半坡类型尖底瓶的特性。数值模拟表明,多数瓶入水后会自动倾倒至水平状态而进水,但由于满而覆的性质,不能达到自动汲水的功能”,而且“自动倾倒至水平状态也并非尖底形状所致,多数瓶的最大直径和瓶高比D:H基本上在2至2.6之间(原文如此,实际应是瓶高与最大直径之比即H:D为2至2.6之间——王先胜注),对于这种比例的圆柱形筒,其稳定平衡状态也是轴线位于水平。所以并非为了能自动倾倒至水平状态才做成尖底形”。他们说:“半坡人生活在浐河旁,平坦的河床大概也不需要用绳吊瓶去汲水的”、“至于为什么做成尖底而又不便安放、双耳偏下而形成‘满而覆’的形状,恐怕要作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了”(北京大学力学系王大钧、唐琎、张菁,西安半坡博物馆孙霄、赵建刚《半坡尖底瓶的用途及其力学性能的讨论》,《文博》1989年第6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上述研究表明,半坡类型的尖底瓶绝大部分都只能盛装半瓶左右的液体(水),提携穿系双耳的绳索才不致倾倒出瓶中液体即“中则正”,而只有极少数尖底瓶才可以盛满液体。这个事实决定了尖底瓶不可能是一种生活中实用的汲水器、盛水器。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发端于半坡类型,也普遍见于半坡类型,因此半坡类型尖底瓶的性质和功用大致可反映和代表整个仰韶文化尖底瓶的性质和功用。苏秉琦先生曾排列出庙底沟类型尖底瓶的演化、序列,共选取四个样品瓶:其中第一、第三个尖底瓶双耳位置均非常偏低,双耳高度约在瓶高的三分之一处,凭目测也可判断这种瓶只能盛装很少的液体才能正常提携;其中第二个尖底瓶腹部无耳(这种无耳尖底瓶在庙底沟类型尖底瓶中占有较大比例),故不可穿绳汲水、提携;其中第四个尖底瓶为喇叭口(这种瓶出现于仰韶文化晚期,已处于尖底瓶文化的尾声阶段),双耳靠上,这种瓶才有可能盛满液体而不倾覆(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23页图4,三联书店1999年6月第1版)。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及受到其重要的同考古学文化中广泛流行一种大口尖底罐(约距今6500—6000年间),其分布范围约与仰韶文化尖底瓶相当(参见韩建业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1版)。这种大口尖底罐的存在也可证尖底瓶“并非为了能自动倾倒至水平状态才做成尖底形”,因为大口尖底罐绝不可能是汲水器、运水器。
上一篇:国企问题根源是“提拔制”而非产权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