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跨国公司之路(1)
2015-08-08 01:29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中国企业的跨国公司之路(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面对 经济 全球化这一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与其他 发展 中国
面对 经济 全球化这一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与其他 发展 中国 家一样,中国只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并努力趋利弊害。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越来越密切和广泛,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 企业 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跨国经营,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趋利弊害的有效手段,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利益均沾。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国际化经营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既是顺应当今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与特点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经营方式包括了商品出口、劳务出口(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直接投资等方式。据统计,到1998年底,中方海外投资存量63.3亿美元,在全球的比重微不足道。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与区域分布
目前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涉足16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式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 交通 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餐饮 旅游 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在海外投资的行业依次为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
交通运输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大量涉外企业集中在港澳、东南亚、独联体等相邻国家和地区。原因是地理位置和人文的相近,相对而言风险较小,开拓市场比较容易。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邻近国家和地区往往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二是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近年明显增长,且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也反映出发达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地位重要性日益增强。(见下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98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区域分布(含港澳地区)
地区投资额(亿美元)比例(%)
我国港澳地区35.959
北美洲8.914
大洋洲4.57
亚洲3.76
欧洲3.25
非洲3.15
拉丁美洲2.54
2、跨国投资的主体结构
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有四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 电子 进出口总公司等。这些贸易大公司的优势是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 网络 ,掌握熟练的营销技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渠道,融资便利。这类贸易性大公司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主力
(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如首钢集团、海尔集团公司、格兰仕集团等著名企业。此类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 研究 与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这些大企业跨国投资一般都是避开国际大跨国公司的锋芒,在国际市场的不同部分,技术的不同层次,生产的不同工序,产品的不同类型上向国际市场渗透。这些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并逐步实施的。由于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这类生产性企业集团的海外经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大型 金融 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但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且近年来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