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合作研发的动机分析

2015-12-10 01:08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合作研发的动机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合作研发的动机分析
合作研发的动机分析 摘 要 合作研发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研发模式,是企业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类型。分析了合作研发形成的动机,从获取互补资源、克服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市场无效率、降低和分担研发中的风险和成本、保证创新中组织的灵活性和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合作研发 动机 资源互补 风险

1 合作研发的涵义
  合作研发是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基金会和政府等组织机构,为了克服研发中的高额投入和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应对紧急事件的威胁,节约交易成本而组成的伙伴关系,它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通过契约或者隐形契约的约束联合行动而自愿形成的研发组织体。该组织体在形成之后,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期限,共同遵守契约规定的合作行为规则、成果分配规则、风险承担规则。
  合作研发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研发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难度与深度都日益加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的复杂化,而跨部门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各个技术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日益重要。在这一背景中,一般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中的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资源(包括资金、具有专门技能的员工、暗默性的知识和生产能力)来实现所有的创新目标。实施合作研发可以使合作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技术创新和推向新市场,共同分享利益。合作研发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以资金、人才、成果形式合作,也可以以资金入股形式合作,还可以技术供方、技术中介和技术需方进行合作等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 合作研发的动机
2.1 合作研发有助于获取互补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稀缺的,其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能力优势。资源依赖的观点认为组织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换以获取资源。Mitchell和Singh认为与别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取所需资源是比普通的市场交易更为有效而且更具操作性的方式。合作研发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能够将更多符合需要的研发资源聚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些互补性的资源之间还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出别的资源,而后者既具有稀缺性又具有难以模仿性,能够帮助联盟的成员在市场上更好的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而,许多企业开始寻求获取外部技术(即技术资源外向)。
  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技术资源外向过去被认为是企业无奈的选择,而今天,技术资源外向却可能是智慧型企业运作的关键。但单纯的技术资源外向(如技术引进、技术购买)却很危险,它将可能使企业完全依赖于外部技术源而丧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研究开发合作与单纯的技术资源外向不同,它的技术资源外向不仅仅是从外面得到资源,而且还将企业自有的部分技术资源外向。单纯的技术资源外向还具有间断的(经常是一次性的)、静态的特征,不利于技术诀窍的获得和技术体系的形成,而研究开发合作则可以实现连续的、动态的技术进步,通过与外部技术源的合作,迅速学习到技术诀窍,形成自有的技术体系。
  研究开发合作还与市场进入和寻找机遇有关,即由于合作伙伴可以更加有效地共享信息、知识和经验,因此使共同的监测环境变化和市场机遇的能力得到提高。
2.2 合作研发有助于克服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市场无效率行为
  (1)企业之间的能力互补可以帮助企业抢先进入市场。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知识的互补性和相互的交流可以减小企业研发的不确定性,提高研发的效率,因此,研发的平均速度较高;另一方面,适当选择合作伙伴,例如技术较强但推广能力较弱的企业与推广能力较强的企业合作研发,能够有效地缩短从研发到市场整个过程所占用的时间;
上一篇:论中小企业现金流量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