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部门起源及企业组织形态演化(2)
2015-12-25 01:00
导读:考核和激励难度的增大。以典型的制造型企业为例,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只能被视为“准成本中心”和“准利润中心”,二者均不能同时决定(接受)成本
考核和激励难度的增大。以典型的制造型企业为例,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只能被视为“准成本中心”和“准利润中心”,二者均不能同时决定(接受)成本和收益,它们之间也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进行交易,因此不能通过价格差来决定利润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产生困难,导致激励不足或不当。特别地,其它支持性部门(如人力资源部等)的产出几乎与市场交易机制隔绝,对其量化更加困难,进而产生更大考核及激励问题。
委托——代理成本的上升。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股东和经营者利益冲突。部门化加强后,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复杂,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开始凸显,这导致委托——代理成本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部门的产出不明显,使搭便车可能性上升,这将进一步提高监督和激励成本。
部门化程度计量
按照科斯的观点,企业和市场的边界由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之间的权衡决定。同样,在给定技术和管理水平条件下,企业部门化的程度也是由部门化导致的效率提高和效率(成本)损失来决定。
以a表示部门化的程度,分别用B(a)和C(a)表示部门化带来的收益和成本(效率损失),则部门化的净收益T(a)=B(a)-C(a),两边对a求导得:T'(a)=B'(a)-C'(a),令上式等于0可得:B'(a*)=C'(a*),可知当a=a*时T(a)最大为T(a*)。
虽然企业和市场的边界以及部门化的程度都是由利弊权衡(成本-收益)决定,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下,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权衡不需要企业过多的主观判断,因为其经济结果相对明显;部门化的程度决定需要组织设计人员更多的主观判断。当然,在企业实践中,每一次部门调整都包含了之前组织设计的经验。理论上部门化程度存在最优值,但部门化程度是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一)职能分化
企业组织形态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初始企业由于生产简单,内部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是最简单的企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扩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趋于复杂,企业内部开始出现分化并慢慢加剧,可将这一分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职能分化是采购部、生产部和销售部从企业体中分化出来;第二次分化产生了财务部、技术部和人事部;第三次分化产生了管理部、调查部、企划部和控制部等。
(二)职能整合
职能整合即流程导向,团队型组织的出现就是职能整合的表现。职能整合出现的原因是职能过度的分化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大大降低。迈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