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企业兼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5-12-24 01:1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探析中国企业兼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本文对我国企业兼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
摘要:本文对我国企业兼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兼并产权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企业要借势实现低成本的扩张和快速的发展;而劣势企业则要以各种方式寻求出路,摆脱困境,这两种目标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企业兼并。企业兼并过程中,就是资产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转移的过程,它既可以使优势企业的规模得以迅速扩张,又可以使劣势企业资产在重新配置和营运中得到盘活。所以企业兼并成为现阶段我国企业重组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兼并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兼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对企业兼并行为的不当干预,兼并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企业兼并中一些政府行为是必要的,因为在现行体制下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还未最终形成,对兼并这种复杂的经济运行形式还比较陌生,因而政府的牵线搭桥行政推动是必要的。但目前企业兼并活动中,政府的盲目干预行为过多,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借助行政力量强制企业兼并和被兼并,实行行政“撮合”,还有一些地方往往不按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所要遵循的经济规律进行,而是要求优势企业兼并的亏损企业越多越好,从而加重优势企业的负担。所有这些都造成兼并机制的扭曲,给兼并带来了负面效应。政府不是作为企业兼并的裁判,而是作为兼并活动的一个主体出现。这样,由于政府不当干预,兼并代替了破产,限制了企业兼并市场的规模,使兼并局限于强弱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兼并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杠杆作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企业兼并过程中是否有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企业在兼并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是客观存在的,(1)一些人利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国有产权在市场进行转让,缺少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价环境,人为地压低成交价格。还有些地方急于与外商合作,有意低估资产价值,或评估项目不全,甚至不进行评估,有的在产权的归属还没有搞清情况下就进行交易,有的国有企业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有的股份公司未经股东大会讨论就进行产权交易,难免有私人交易,人情交易和低价交易问题。(2)产权转让收入中流失:产权转让收入应及时收缴,使国有资产从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后不能及时收缴入库,有的初期只付不到10%。甚至要拖欠很长时间才能兑付,有的以未来收益作抵押,有的收缴缺乏时间和财产上的保证。三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在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普遍忽视的是无形资产的评估。有的将技术专利、图纸、技术资源进行无偿转让;有的随产权变化自动放弃了名牌商标的使用;有的对土地使用权根本就不评估或是评估价格很大;许多人对企业商誉价值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兼并市场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发达
我国的企业兼并正在向市场化迈进,没有开放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兼并必然十分困难,也难以有较大发展。西方国家之所以能使企业兼并活动有效开展,且规模不断扩大,与他们发达的市场体系有着重要的关系。而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育不健全,许多兼并行为采取非市场化的方式,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出台,很多兼并是私下协议,致使产权交易不公平,交易手续不健全。企业兼并通常需要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水平高的中介机构介入,为兼并双方提供信息咨询,牵线搭桥,筹划交易方案,做出价格定位,并为实现兼并融通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中介机构还要为兼并的有效运作提供法律保证,为企业兼并的合理化,公正化,公平化提供组织保证。但我国中介机构在企业兼并中参与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