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但对于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并未提供指引一本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概念作了界定,并探讨了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成本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建立和保持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内部控制的执行和遵循成本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相对而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倡的是以研讨会的方式让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而且符合人本管理的理念。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章内部环境中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但对于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并未有具体指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问题是每个企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及其特征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最早是由加拿大的海湾资源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运用的,并大大推动了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其理念受到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等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赞许和推广。随着经济全球化、决策低层化以及企业外部竞争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和加深,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复杂多变的业务不尽熟悉,受人力资本、工作时间和工作地域的限制,完全依赣个别审计人员实施完整有效的审计监督已不具可能性。在公司治理活动的推动下。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使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也由传统的审计人员检查单据、实施复核性测试程序为导向,转为在审计人员指引下、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研讨、提出最佳改进措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