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1)

2016-02-03 01:2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内容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专注核心业务的 发展 成为了
内容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专注核心业务的 发展 成为了 企业 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从而使企业行为变得更具效率,更富竞争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 现代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现状、现实意义、运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外包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关键性资源正由资本转为信息、知识和创造力。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使得企业在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方面比以往面临更大的压力。许多传统大公司都在改变传统的做法,将那些由外部力量完成的事情尽量交由“他人”去做。所谓外包(outsourcing), 英文 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或者是因缺乏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原因,而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或全部职能,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资调查及方案设计、培训工作、劳动仲裁、员工关系等方面外包给实力更强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公司来经营,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致力于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中,从而达到管理绩效最优的目的。
根据科斯的观点,企业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形式,选择只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二者之间,威廉姆森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果由于内部交易活动的长期合约安排将会出现,以节约交易费用。”即在市场短期交易和企业之间存在第三种有效形式——长期合约。如果通过内部化无法实现规模 经济 ,或者监督成本过高,长期合约可以替代企业纵向一体化,节约交易使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997年mckinsey公司调查 研究 表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而使其劳工成本削减了25%-30%。在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临时雇员”公司和专业的peo(professional employer organization)公司,这些公司为客户公司承担有关工资、福利、员工档案、招聘、录用、培训等管理工作并提供相关报告等,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专门机构。1995年的一份关于314家美国大公司的调查显示,这些公司中已经有26%的企业将公司的退休、其他津贴业务完全外包给这方面的专业公司。而近几年,“临时雇员”公司和peo公司也逐渐进入国内并积极拓展业务。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渐成风潮;在欧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甚至已成为管理外包的领头羊。根据gartnet最新调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在2005年的收益将比2004年增长18%,并预测2006年此项业务收入将占所有管理外包收入的39%,这说明大部分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效果是满意的。对国内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外包是舶来品,尽管国内企业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刚刚起步不久,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 方法 在国内还是得到了较快的普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之路,在国内企业中发展迅速。根据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个地区数百家企业的调查,59.2%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55.1%的企业高层管理领导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原因 分析

内在动因
知识经济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专业性较强的 社会 化分工。200多年前,亚当
    上一篇: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形成机制研究(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