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新探(4)

2016-04-19 01:02
导读:亚企业家与一般劳动者相比,其相同点是两者均属于劳动者;其不同点是亚企业家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素质,比一般劳动者更具前瞻性、开拓型和创造力,基

亚企业家与一般劳动者相比,其相同点是两者均属于劳动者;其不同点是亚企业家具有一定的企业家素质,比一般劳动者更具前瞻性、开拓型和创造力,基本上受到良好的培训,拥有创新、知识、经营管理经验等当代经济活动的主要素质;本文所指的一般劳动者是指基层的体力劳动者或技术工人。特别是在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期,亚企业家超出一般劳动者而成为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亚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使然,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企业家制度安排的作用下,亚企业家生成机制一方面引致亚企业家的形成,另一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一个社会的发展潜能和活力的标志之一是该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而亚企业家则是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构成群体,此阶层群体因其拥有一定的企业家素质而具有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强烈的追求欲望和条件,并且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规模;同时,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江泽民主席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诠释,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三、亚家生成机制与企业家制度安排
的动力在于创新力、创造力,而不是仅有社会经济的组织结构就行了。创新力、创造力来源于所有“经济人”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和不畏艰难征途上的跋涉毅力,这种意志和毅力是由“企业家制度安排”而激发出来的。“亚企业家”就是这种“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具体产物,“亚企业家”是社会经济中真正最具活力、创新力、创造力的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企业家制度安排
产生亚企业家层的动力机制是企业家制度安排,下面就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内涵及建立有效企业家制度安排的措施进行。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内涵就是企业家的生产成本与收益报酬所形成的高风险对应于高收益的机制。这套“企业家制度安排”的核心内涵有二:一方面是从一般劳动者到企业家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风险之途,且具有当企业家志向的一般劳动者会承担巨大的风险并付出放弃相对“安逸”的机会成本,有的甚至不惜违法而葬送自己前程或“钱”程为代价;另一方面是一旦某劳动者真的成为企业家,他将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且能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也就是说,一个劳动者若真的能成为企业家,他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同时也能获得同样巨大的“收益”,成本与收益是对等的。当然,这种“成本”的付出先于“收益”,且有不确定性。
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内涵符合“经济人”假设的一般,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资和精神方面的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说,企业家生成制度安排是建立在企业家付出的高成本和高收益基础上的,也可以说,企业家的报酬(净收益)就是这种高成本与高收益的差额,实际上这里的企业家净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企业家制度安排的制度保障:企业家生成机制安排的目标是激励人们向企业家阶层迈进,其是使人们提高自身的企业家素质;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资收益和精神满足。投入成本和产出收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投入成本越高,获得收益的可能性越大,当然也有可能投入了高成本,而收益却很低的,甚至出现“亏损”,那些向企业家征途迈进的人就要承担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人们向企业家方向征途是为了获得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差额(或称净收益),即收益率,而不是投入或产出的绝对值。为公平、公正地获得这种高收益率必须要有相应地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有效地提高企业家素质,如MBA、培训、“干中学”等;二是建立能使企业家获得与其素质和贡献相应收益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年薪制+债权+股票期权等。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亚企业家生成机制。
前面已经论述了亚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亚企业家的生成机制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就是亚企业家的生成机制
上一篇:内部控制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