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年金的两点思考(2)
2016-05-31 01:01
导读:然而,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根据《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报告统计,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为560
然而,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根据《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报告统计,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为560.33万,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量为191.9亿元,人均3 425元。在这191.9亿元资产中,银行存款达113.9亿元,购买国债39.4亿元,两者相加占资产总额的近80%。2000年全国企业年金缴费收入为63.7亿元,但投资收益仅为5.35亿元。事实上,除购买有限的社会保险定向国债外,目前已筹集起来的企业年金还没有进入资本市场,绝大部分只能存在银行,在连续降息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很低。因此,急需加强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2.出路:进入资本市场,提高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将企业年金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虽然在安全性上有充分保障,但收益得不到提高。国外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实践表明,股票或其他权益证券的增值能力明显高于国债或银行存款。资本市场的存在和是企业年金基金成为一个持有各种不同资产的机构投资者的前提,它使企业年金基金进行资本化积累和证券投资组合成为可能。
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金基金的规模增长,与股票和其他资本市场工具的收益率有很大关系。美国是世界上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拥有规模最大的养老金基金。美国养老金基金增长主要归功于证券价格的上涨,特别是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股票的累计收益率达166.22%。美国养老金基金从1996年的7.9万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底的12.7万亿美元。1999年美国养老金基金的20%为共同基金,这一年共同基金增长553亿美元,增长率为29%。其中,76%的收益来源于国内外股票;大约16%的收益来源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约8%的收益为其他投资。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智利、新加坡等,近年来由于政府管制的
放松,养老金基金也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方式:选择开放式基金,逐渐进入资本市场。只有合理运用各种投资工具,才能有效规避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企业年金的增值才有一定的保障。
首先,如果进入股市,企业年金应采取间接入市的方式。间接入市是指企业将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其他有资质、信誉度高的机构进行投资理财。间接入市较适合我国的企业,因为受托的这些金融机构一般有如下优势:监管较严,运作透明度较高;实行了资产管理和保管分离,交给银行托管的资产具有独立性和安全性;是大众化的专业理财方式,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较强的投资工具,基金的管理费用明晰,的一般收费标准为1.5%。
其次,在我国目前股票投资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在西方成熟金融市场上,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开放式基金,各种形式的养老金占开放式基金的60% ~ 70%。国外的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金热衷于开放式基金,主要是因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并且风险介于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之间。因此,通过购买开放式基金参与基金分红,是补充企业年金的比较稳健的一种投资选择。
开放式基金还具有如下特点:①没有固定的存续期限。一个人从参加工作到年老退休一般在30年以上,因此企业年金是长期投资者。开放式基金没有固定存续期限,因而能满足企业年金长期投资的要求。②流动性好。开放式基金不受规模限制,可以随时将新增资金购买基金,在需要资金时可以随时赎回,从而保证企业年金对流动性的要求。③合理的交易价格机制。开放式基金是以基金净值为申购或赎回的价格,不存在折价买卖,也不受供求关系的,基本不存在流动性风险。④具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基金业绩、服务与规模的直接联系能够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