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隐性知识的企业竞争优势及其实施策略(1)(2)

2016-06-24 01:01
导读:3.能力不能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能力不是永恒的,即使核心能力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形成、发挥、优化、提升 、延续甚至转移这些能力。著名

3.能力不能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企业能力不是永恒的,即使核心能力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形成、发挥、优化、提升 、延续甚至转移这些能力。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曾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他幼儿时期, 摔倒后,其父亲每次都是让他自己爬起来,即使他哭得很厉害也不会管他。父亲让他掌 握的不是生存的能力,而是教育他如何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戴维尼(D.Aveni)在其著 作《超竞争对抗》中提出:“在超竞争时代,公司或厂商长期成功的实现并不在于保持 长期的竞争优势,而在于创造出一连串的短期竞争优势,使公司始终处于领先一步的市 场主导者地位。” 二、基于隐性知识的企业竞争优势 1.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的是什么
由于企业能力理论没有对企业为什么会拥有这些能力做出解释,因此可以进一步地追 问的是: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近来出现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 、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正是知识所固有的性 质导致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本文认为,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 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正是在这几个方面,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发 挥了关键性作用。
2.隐性知识支撑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其持续
企业内各种资源效用发挥程度上的差别、竞争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 知识存量决定的,能力差别的背后实际上是知识存量的差别,能力是知识存量的显在表 现,没有知识的支撑,能力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不 可能做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不可能做出自己不知道的资源配置决策,企业当前的知 识存量与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的需求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正如管理学大师 彼得·德鲁克所说[6]:“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且惟一独特的资源就是知识,其他资源 不带来任何独特性。”能产生企业独特性的是它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显性知识决定了 企业现有资源组合、配置、开发及利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持续还要靠 隐性知识来支撑。
3.优势要素的难以模仿由隐性知识决定
如果某种东西容易被模仿的话,那么它很快就会失去优势。不易被模仿实质上是企业 的真正优势所在[7]。企业要确立竞争优势地位,要么拥有其他企业无法获取的资源, 如上所述,这一点很难做到或者难以持续;要么在管理上使其他企业无法模仿。是什么 决定企业管理上的难以模仿呢?这就是企业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不可模仿性表现在 :(1)过程性。企业的隐性知识往往是伴随着某个过程的知识,如果没有参与这个过程 ,很难体验到这种知识的存在,更难以模仿。(2)完整性。企业的显性知识是与隐性知 识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的,其他企业只能模仿显性知识,而没有被认识到的隐性知识 根本谈不上模仿问题。因此,模仿者获得的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知识,无法真正地发挥 作用。(3)不明确性。在模仿过程中,其他企业总希望发现并模仿核心因素。但实际上 ,某一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发生作用产生的,某一方面的隐性知识往往就是起关键作 用的要素,但它常常被忽略,从而导致模仿失效。这就是利普曼(Lippman)和鲁梅尔特( Rumelt)所提出的“因果关系不明确性”。因果关系不明确性使得那些想模仿的企业不 能确切地知道要模仿什么以及如何去模仿。这种不确定性限制了模仿活动,从而保持了 企业“异质性”的存在。
4.企业竞争优势的自增强性依赖隐性知识
知识是通过积累而获得并发挥作用的,隐性知识贯穿于积累的整个过程。如果缺乏相 关的隐性知识,企业就无法获得和吸收其他的知识。企业的增量知识严格依赖于企业的 存量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如果某一存量知识为企业创造了竞争优势,那么隐性知识就 成为这种优势持续的根本,而且竞争优势将随着企业增量知识的产生得以保持,这就是 竞争优势的自增强性,强者愈强。
上一篇:论企业诚信经营与市场信用的关系(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