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忠诚管理(2)
2016-08-20 01:11
导读:有关“忠诚”这个题目的理智准则,当推1908年成书的《忠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 哲学 系教授乔西亚·罗伊斯。在他看来,忠诚自有一个等级体系,也分
有关“忠诚”这个题目的理智准则,当推1908年成书的《忠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
哲学系教授乔西亚·罗伊斯。在他看来,忠诚自有一个等级体系,也分档次级别: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而后是对团体,而位于顶端的是对一系列价值和原则的全身心奉献。按照罗伊斯的观点,忠诚本身不能以好坏论,应该加以判断的是人们所忠于的原则。正是依据对这些原则的忠诚程度,人们才能断定是否以及何时应该终止对一个人或团体的效忠(Josiah.R,1908)。
而忠诚的终极议题,恰恰在于依照罗伊斯的等级体系来安排事物的轻重缓急(Frederick,2001)。所谓忠诚管理,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忠诚,更重要的是忠于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具体说来是指仔细的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顾客、雇员、投资者可以说是一个商业体系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忠诚的力量”(Frederick,2001)。长期的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忠诚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忠诚的顾客;缺乏忠诚的顾客,企业也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忠诚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忠诚也建立在投资者忠诚的基础上。因此,商业忠诚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投资者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
2.忠诚所引发的经济效应
忠诚联系着价值的创造,既是它的因,也是它的果。它不但可以凭借对顾客行为的考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已经提供了优异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业务量。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忠诚顾客,有利于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多次销售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相传,从而增加企业的业务量,扩大其市场份额。反过来,企业也可以用获得的利润更好的服务于顾客,保证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人力资本。企业拥有了较高的业务增长,则更容易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企业营造优厚的人力资本。这些忠诚的雇员一方面从忠诚的顾客身上体验到满足和成就,从而学会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另一方面由雇员提供的这些优质服务又反过来强化了顾客的忠诚度,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3)生产成本。忠诚的长期雇员相比之下更了解企业的产品、价值导向及工作流程,也更熟悉企业的顾客及他们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学会降低成本、加强交流、改善服务质量;而忠诚的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清楚,与他们做生意,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两者均能形成令企业的竞争对手难以匹配的竞争优势。
(4)生产力水平。在有了较低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再辅以忠诚顾客的数量增加,便可产生卓越的生产力,从而能够给予顾客更丰富的价值内涵,也更有利于吸引并留住忠诚的雇员和投资者。
(5)资本。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定心丸。在拥有忠诚的投资者的基础上,企业更容易提高生产力,从而获得高额利润、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并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使企业在需要投资时能获得充足的资本,顺利贯彻自己的经营理念。
(6)企业形象。企业要让顾客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实时的联系到企业本身并能够得到所需的信息(CaryHeft.TomandParkerDeborahC.Stephens,1999)。这样才能培养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在实践中处处维护企业对内、对外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形象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层次,有利于继续吸引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形成良性循环。
三、忠诚管理的一般框架
顾客忠诚、雇员忠诚以及投资者忠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要想理解并管理其中的一个,便必须理解并把握三者全体(Frederick,2001)。所谓忠诚,并不仅仅是指经营思想和战略规划,因为它提出了一整套实用的测量指标,所以它还指导着实施战略策略的日常工作的操作。弗雷德里克曾提出衡量忠诚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包括设计一个价值主张、找到合适的顾客,赢得顾客的忠诚、找到合适的雇员、赢得雇员的忠诚、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获得成本优势、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忠诚这8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