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模仿变成创新是提升销量方法之一(2)
2016-12-20 01:04
导读:还有选择模仿跟进的时机也很关键,时机合适,事半功倍,时机未到,事倍功半,正如当年的新天葡萄酒在国内葡萄酒市场还远未成熟的情况,率先照搬照
还有选择模仿跟进的时机也很关键,时机合适,事半功倍,时机未到,事倍功半,正如当年的新天葡萄酒在国内葡萄酒市场还远未成熟的情况,率先照搬照抄的国外的"把葡萄酒当作啤酒卖的"模式,采取低价策略,力推"葡萄酒普及运动",结果4亿元消耗完毕,公司总部也从上海浦东搬回了新疆。殊不知,国外的葡萄酒市场已经培育了数百年,中国才刚刚开始,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区,硬搬别人的套路,只能做变成他人的铺路石了。
当然抓住时机,有的时候没必做到100%的模仿,彼得斯说过:"假如为了产品最后1%的完满性所作的努力,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3、模仿 持续的改良就是创新!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改良是非常有效的创新模式,找到模仿对象的优点进行不断强化,缺点尽量想办法克服或规避,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顾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史,60多年前日本产品质量和我们今天中国产的大部分产品一样,都是大路货,可以使用,至于做工品质就不用提了。当然日本人采纳了美国戴明博士的建议,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并把吸收欧美先进技术作为重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要署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索尼公司在当初参考学习美国的磁带技术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诞生了今天的磁带录音机,它比美国的产品体积更小,录音时间更长,渐渐使索尼成为世界最具创新力企业,而松下公司更上一层楼,自己很少率先研发电子产品,只要索尼一旦发布新品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防治,并找到缺点进行克服,开发出性能更优的产品,然后以低于索尼新产品价格向市场抛售,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强大的电器公司。他们之间的模仿结合持续的改良不正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榜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持续的吸收消化,持续的改良、持续的优化,这样可以用很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实现他人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4、集合模仿就是系统创新
集合模仿,就是将不同业态的各种先进、有效的技术、方法、管理模式进行整合集成,就是系统创新,这样的模仿创新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因为要成为"小无相功"鸠磨志,本身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开发的创新模式和文化。在集合模仿创新领域内做的最好要属7-11便利店:
这家小小的便利店在全球零售巨鳄沃尔玛、家乐福的打压下,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成为全球零售业学习的典范,在世界范围拥有超过25000家便利店,利润率远远高于以低价着称的沃尔玛,他的做法就是吸收沃尔玛的成功模式;结合
心理学的前沿技术,开发可以分析消费者特征的终端pos系统;把药店销售的安全套,率先在便利店销售安全套;提供只有在餐厅才能尝到大师级特色便当;并借鉴财务管理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人心增值理念(该理念认为,东西用得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小,对人力资源的运用也是如此;惟有一种不因时间流逝而减少,反而能增值的,这就是"人心"),指导员工和客户的关系等一系列集合模仿,有效整合最终成为了便利店的沃尔玛!
7-11便利店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集合模仿、跨行业、跨专业的管理经验的借鉴,形成自己的有机系统,它的价值远比单项模仿或创新,乘数效应要大得多,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不能机械的看待模仿和创新,他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吸收、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