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筑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协作平台(1)
2017-01-16 01:0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如何构筑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协作平台(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给我国西部地区的物
内容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给我国西部地区的物流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区域间的竞争及区域内部物流系统散乱,大大降低了西部地区物流效率。为了有效整合西部地区的物流资源,本文提出了建设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协作平台的设想。文中分析了平台建设的作用,并对平台的建设提出初步构想。 关键词:东盟 物流信息 平台
2002年11月签订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决定到 2010 年建成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计,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多方面的巨大商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预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双边国际物流都将出现显著的增长(韦正球,2004)。
面对物流增长形成的巨大物流商机, 与东盟邻接或接近的中国各省份都想从中获益, 其中,广西、云南、广东间的“桥头堡”之争充分体现了这场物流竞争的重要和激烈。这些省份一方面在构建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另一方面正在建设一批对接中国和东盟市场的物流基地,拟成为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专业物流中心。可以说,目前,西部各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论证,笔者发现物流信息化是真正制约区域物流发展的瓶颈。因此,规划和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信息协作平台对加速西部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流建设中信息化的核心作用
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没有网络技术支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很好的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的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发展现代物流,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健全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跟踪和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效率,使车辆利载、往返不空,这些都需要信息的通畅和及时提供,因此在物流网络建设中,必须把信息流赖以传输的信息网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王景恒,2006)。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2年的报告中提出区域物流系统五层模型,该模型是由传统的预测运输网络交通流的两层模型扩展而来的,各层由市场连接起来(图1)。如今,这个区域物流系统分层模型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运输系统,例如客运、水运和海运、电力运输。此模型的研究意义在于,根据五层(运输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运输活动、信息活动、物流)关系,描述目前区域的物流结构和运作;制定标准和发展物流,为区域最重要的产业和供应链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本文则认为,在这个五层模型中,信息处于核心的地位,正是信息将物流的各个要素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2)。没有信息的作用,物流系统的各个部分就成了一盘散沙。
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协作平台作用
(一)宏观层次
从宏观来说,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量的增长,东南亚地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逐步扩大, 各国政府、物流科研机构和物流企业界均需要及时获取大量的、动态的其他国家相关的物流科技经济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该类信息资源建设及其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对提高物流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日趋增多,这大大增强了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开发建设网络环境下针对东盟的物流信息资源及数据库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信息服务的国际通道和主要服务平台,将为研究机构、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