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受施者人格特征研究

2017-02-17 01:0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受施者人格特征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受施者大五人格的特征。研究者由以往文献推断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受施者的人格特征为低宜人性、高神经质及低外向性。具体来说,宜人性与无礼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神经质与无礼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外向性与无礼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这些关系是通过挑衅性行为这一中介变量来驱使。结论表明,受施者人格特征是影响无礼行为的重要因素,组织管理者在着眼于减少无礼行为产生的后果的同时,也应考虑到人格特征对无礼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大五人格;受施者;人格特征;反生产行为
  
  一、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与其他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最早是由Andersson and Pearson(1999) 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是:违反工作场所中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这一规范的行为,是一种程度较轻的变异行为,伤害目的并不明显。具体来说,工作场所无礼行为明显地表现为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及侮辱他人等等(Burnfield et al.,2004)。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可以从几个方面与其他形式的反生产行为(CWB)区分开来。例如,反生产行为和人际侵犯行为被定义成有故意伤害他人的意图(Baron,2004;Neuman

    上一篇: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计生协工作 下一篇:大庆油田矿区服务系统成本控制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