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缺陷分析及矫正点选择(2)
2017-03-11 01:02
导读:1.中小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比较 当前中小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又
1.中小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比较
当前中小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又分为企业从股市和债市筹资、外部自然人和企业入股、企业民问借贷。通过股市融资的只能是中小企业中的少数佼佼者,又没有专门的创业板块的支持,因此企业通过股市融资的可操作性较小。而通过债市融资目前还存在制度性的障碍。随着企业改制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普遍建立,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外部自然人和企业入股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充实企业资金。
2.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尽管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多样,但是规模较小,不能作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当前,银行贷款是企业最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并具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银行贷款是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手段。
其次,股市和债市融资的制度性障碍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努力突破的。
第三,外部企业和自然人人股具有分散股权的风险,企业不希望外部股东介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第四,尽管民问借贷交易成本较低,但是资金规模有限,也没有银行特有的多种金融服务,使用范围十分有限。
3.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的制度缺陷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一,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各国有银行均按各自总行规定的标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标准一致信用等级评定的条件与定位比较高。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或家族式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核算不正规,无法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金融机构的资金定价机制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后,为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安全性,金融机构普遍对中小企业提高了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二,银企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
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及不规范的财务及管理制度不仅使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不佳,而且使中小企业在寻求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支持时,银行和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往往会做出有违融资者意愿的逆向选择。而作为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又会想尽一切办法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从而演绎出另一种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加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银企问的信息不对称,反映了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割裂性和低效运作。
(三)现行金融制度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1.中介手续繁、费率高、效率低。
企业能作为抵押物的主要是房地产及主要生产设备,企业办理抵押的主要手续却包括抵押登记、评估及抵押合同公证等,涉及工商、房产、财险、法律公证处多个管理部门,手续繁琐,时间长,短者10多天,长则1个月。需要缴纳的综合收费率最低的也高达0,7%。而且,由于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经常与贷款期限不匹配,需要重新评估,加重了企业负担。
2.担保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担保公司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中小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建立担保机构的目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