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缺陷分析及矫正点选择
2017-03-11 01:0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缺陷分析及矫正点选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股份制改造后。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扩
摘要:股份制改造后。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扩大投资的重要手段。在近年来的中小企业投资资金来源中,金融机构贷款占到了接近一半的比重。尽管如此,当前金融机构服务供给和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导致了金融服务在数量上的不足和效率上的低下。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制度缺陷进行改革,提高间接融资的效率,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缺陷;对策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支持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2000年末,股份制改造的成功普及标志着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迈进了根本性的一步。从出资结构看,政府出资额减少,企业内部和民间个人出资急剧增加。中小企业改制的成功使得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对中小企业的优质客户加大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现了一定的缓和。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输血”和“造血”的功能。同时,银行也从中小企业信贷中得到了实惠,形成了银企问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在金融制度的某些领域,仍存在着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约束和限制,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缺陷分析
1.关于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是支持中小企业的主要力量。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直以服务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强调“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使这种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的警示,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市场化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并在信贷管理制度上进行相应的变革,普遍上收和集中了信贷管理权限,实施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压缩风险资产的比重,中小企业的贷款自然就在被压缩之。国有商业银行主观上的性经营行为在客观上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一是基层行资金使用上存多贷少,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义进一步制约了基层行的信贷行为,加上严格贷款条件,清理边散小户,控制新增贷款户,以致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因资金薄弱而出现银行信贷上的“真空”。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强化了贷款风险的约束机制,但与之相匹配的利益激励机制却没有相应建立,特别是在现有产权制度下,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所有人缺位,严重影响了基层行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
三是呆坏帐的核销以所有制来划分,政府可以对国有大企业承担“无限责任”,“补贴”国企出现的亏损或破产,而中小企业的呆坏帐却不在核销范围之内,由此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后顾之忧和“惧贷”心理。
四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操作流程长、环节多,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同时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和单项融资交易成本。
2.关于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按现行政策规定,原则上70%以上的贷款用于农户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明显不足。
3.关于地方金融机构
地方金融机构作为扎根于基层的金融组织,无论在体制还是地缘方面,都具有支持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但是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经营定位和目标已经逐渐偏离其根本。一是防范金融风险要求的严格贷款约束和责任人追究机制,制约了基层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二是某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曾经产生过风险的地区,各基层金融机构以防风险为工作重点,上级行的信贷控制较严,业务开拓创新受到一定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制度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