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呈现的问题及对策(2)
2017-03-11 01:02
导读:(五)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
(五)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营销经验、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对策
(一)金融机构出台新的政策。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
1、金融机构应进行金融创新。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金融机构要进行金融创新,制定一套扶持中小企业的地方法规,应有一个完善的融资渠道,深入到中小企业中,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对不同的行业做一些摸底、排查,了解中小企业的实情,不单从融资上支持他们,还要给他们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提供项目可行性评估、投资分析、财务管理等),使中小企业能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例如:个人委托贷款。就是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政策。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根据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对诚实守信的中小企业,应放松利率浮动范围,或者由政府出资给予不同比例的贴息,或者银行给予不同幅度的降息优惠。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额度,让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畅通。
3、民间融资仍占有重要份额。政府应出台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使民间融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金融服务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银行资金供给的压力,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的保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债务重组、并购。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产品销售不畅,商品积压导致他们发生财务困难,此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起到协调的作用,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斡旋,促使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的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
1、债务重组的方式
(1)以资产清偿债务。中小型企业之间债务可以以资产清偿。以资产清偿债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债务人转让其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债务人用于偿债的资产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债务转为资本。债务转为资本,是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以债务转为资本用于清偿债务。法律上对股份制企业有一定的限制。例如,按照我国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公司只有满足国家规定的条件下,才能通过债务转为资本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