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我国钢铁企业国际铁矿石定价话语权(1)(2)
2017-03-23 01:03
导读:2、我国采购体制决定的被动态度 长期以来中国在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上实行行政计划体制,提倡企业埋头做事不出头,养成了企业被动的态度。2004年10月
2、我国采购体制决定的被动态度
长期以来中国在大宗原材料的采购上实行行政计划体制,提倡企业埋头做事不出头,养成了企业被动的态度。2004年10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宝钢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武钢集团公司、首钢集团公司、邯钢集团公司正式被国际钢铁协会接纳为国际钢铁协会(IISI)会员。尽管是由于其他原因才使得这么晚才加入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话语平台,但毕竟痛失了不少发言机会。
3、谈判双方力量不均衡
在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价格是在逐年谈判的基础上商定的,当供需双方就一种矿石的价格达成协议后,其他供需方就以此价格作为参照。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给方,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垄断了80%货源,中国虽然占有40%的需求量,但买方是中国众多钢铁企业,谈判地位悬殊。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达870家以上,而且布局分散,几乎所有钢铁企业都利用进口矿,每个钢铁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集中度低。加上目前我国从事进口铁矿石的贸易商很多,这些贸易商的利益不同,很难形成统一对外的合力。谈判地位的悬殊导致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们态度强硬。在铁矿石的谈判中,中国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从而增加了卖方手中的砝码。另外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进口铁矿石谈判的主动性不够、经验不足。过去我国铁矿石进口大都是由贸易商进行代理,贸易商不可能参与进口矿价谈判。由钢铁企业自己经营进口铁矿石贸易直接与矿石供应商谈判的历史并不长,经验不足,这也致使被动接受提价。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构造灵活的钢铁企业供应链
铝产业的空间垂直分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