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技术创新的主角

2017-08-06 01:0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技术创新的主角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技术创新的主角
技术创新的主角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公司的前身浙江海门制药厂,是一家始建于1957年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依靠政府计划安排生产,只能生产天然樟脑粉等低档产品,企业缺乏发展朝气。1981年白桦走马上任,坚信企业要发展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在他的领导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公司踏上了技术创新之路。1987年开始试制抗生素抗肿瘤药阿霉素,在试制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他与技术人员一起,跑国内重点大学、研究所,请教专家教授,常年蹲在车间与实验室,与技术员们一起解决一道一道难题。经过4-5年的努力,终于批量生产出阿霉素,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70%-80%出口国际市场。海正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开发工作,重视科技人员。企业不仅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科研经费,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而且每年拨出一笔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1997年,公司新建200多套宿舍,优先安排技术人员的住宿,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开发研究之中。海正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产品、新技术,先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研究所、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紧密联系,走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之路,即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再由企业转化成生产力。10年来,海正公司相继开发成功阿霉素、丝裂霉素、依维霉素、阿佛菌霉素等40多个高科技、高难度的新产品。技术创新给海正公司创造了发展的契机。1992年以来,公司连续7年平均产值递增53.7%,利税递增92.60%防。1996年跌身全国医药行业50强,1998年海正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企业经济效益名列浙江省医药行业第二。白桦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是技术创新。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他把海正集团的技术创新工作总结为: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就是:一头抓信息,一头抓市场。促中间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激励机制为动力,内外结合,上下协作,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出了技术创新成功之路。抓信息也好,抓市场也好,企业家是核心。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对市场信息有特殊的敏感性。白桦上任以后,跑市场、去研究所,收集市场技术信息。1986年,白桦获知上海药物研究所正在招聘“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阿霉素产品的试制企业,当一些企业还在犹豫、怀疑技术的可行性,另一些企业期望国家成功以后再由企业来实施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先人一步想到,先人一步行动,立即作出决策参加投标竞选,并首选中标,从而赢得时间,获得竞争优势。1987年阿霉素工程开工。但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连续试制多年,投入资金两千多万元,产品仍然生产不出来,“阿霉素创新项目”一度被人说成是不会下蛋的“铁公鸡”。企业承担了高额的贷款利息,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时各处压力纷至沓来,企业内部意见也开始分歧,有人主张尽早下马。是停止试制,还是坚持不懈,是摆在白桦面前的一个严峻选择。在关键时刻,优秀企业家总是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高人一筹的见解,白桦选择了后者。但是,企业缺乏科研人员,技术力量不足,怎么办?白桦选择了“蜜蜂采花”的策略,取百家之长,集多家优势。为此,他四处奔走,聘请国内有关专家教授来厂指导,利用多个科研单位的某一专长为己所用,形成集智力、凝聚力、“组装”的优势,指导技术创新工作。该厂没有研究所,他们就把生产车间与实验、试制结合起来,生产车间负责人又是科研开发的负责人。从原料采购、设备安装到工艺配方全部由车间负责到底,克服了试制过程中一道道难关,终于取得成功。1992年“铁公鸡”开始下蛋了,不何结束了我国阿霉素只能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成为我国抗生素抗肿瘤药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西药出口基地之一。企业家的思维总是领先别人。白桦有个说法:每个产品在市场上都要走“抛物线”的轨迹,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顶峰期和低谷期。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益,死抱一个产品不放,迟早会跌入低谷,被市场淘汰。因此,1992年以来,他先后与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企业出资、出项目请科研单位开发,10年来有7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个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阿霉素和阿佛菌霉素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上一篇:浅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