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要从日常化层面提升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危机预警机制,使合作始终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监控合作组织内部和外部所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和征兆,收集、筛选、整理相关信息并对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作出合理估计。技术创新危机预警机制的日常化管理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中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不断修正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②经常对组织内外环境的信息进行同步跟踪和监测,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来自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市场、政府、媒体、消费者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搜集、过滤、整理和分析判断,力图将各种潜在的创新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③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危机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开展危机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危机应对的模拟演练对提高应急能力和防范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强化产学研结合主体的风险共担意识。
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高风险和高收益同时并存。在现阶段应当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谁投资多谁受益大,谁决策谁负责,谁掌握项目进展的主动权谁负责,谁影响了项目的进展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大谁受益多。为了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风险责任制度,约束联合各方共担风险。研制阶段的技术风险,主要由技术供给方,即学、研方承担; 转化过程的技术风险应由双方共同承担; 营销阶段的市场风险则主要由技术吸纳方,即企业承担。建立风险责任制度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有效地约束联合各方共担风险责任,并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技术创新项目的最终成功而合作到底。显然,这一重要制度应当由政府在广泛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制定。
2.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是产学研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影响着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产学研合作,是技术的合作,也是利益的合作,说到底就是产学研主体之间的利益合作。在合作初期对利益分配就要做好清晰明确的预先界定。
产学研结合的可分配利益不仅指利润及其合作产品的分配,还包括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权、商标权、技术诀窍、信誉和著作权等,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估,也成为产学研可分配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指合作各成员作为利益主体对合作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利益进行分配的制度安排。基于以上内容,建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的框架图,见图1。
图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配方案要体现技术创新联盟各成员为合作组织的组建和运营所做贡献的大小。在设计利益分配方案时要体会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不能打击参与成员的积极性。②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要大于结合之前单个成员的收益之和,才能保证各成员在结合之后所获取的利益大于其不加入时的利益,体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先进性。③不能忽视无形资产也是利益分配的重要来源。可供分配的无形资产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原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全新创造的无形资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量化的分配。④采用公平分配原则,即采用同一尺度决定各成员参与分配份额。
2.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成果导入机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成果的导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根据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 , 建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成果导入流程图,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