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自组织路径研究——以三一集团为例((2)
2017-08-13 01:54
导读:现代 企业集团演化的动力根源在于企业内部模式与外部力量的持续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在于集团内个人及不同成员企业独特模式之间、技术、制度、管理
现代 企业集团演化的动力根源在于企业内部模式与外部力量的持续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在于集团内个人及不同成员企业独特模式之间、技术、制度、管理模式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些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会使企业的整个模式系统或其组成部分呈现持续的波动。在新的内外环境中,竞争导致只有一个序参量主宰企业组织系统的有序结构。这种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与竞争决定着企业组织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深化进程。
就集团组织来说,企业集团中的竞争协作产生的核心企业是集团中的资本中心、利润中心和制度文化中心,通过对集团其他成员输出资本、信息、技术、制度、人员、管理模式 影响 成员企业形成非线性发展从而使整个集团的发展按照同一模式和框架内演化。核心企业的形成是集团系统结构有序演化的重要标志。
从三一控股的发展 历史 可以看出,三一重工是三一控股的核心企业。三一控股将三一重工的上下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分别设立三一重机、三一汽车、三一通讯技术等公司。在集团内部按照专业化分工和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和关联交易,节约交易费用。股份公司上市后,又迅速将先进的制度文化等输入到集团和其他子公司,其核心作用非常明显。集团公司的运作变成了以三一重工股份公司为轴心而展开,集团公司成员企业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在规范运作框架内演化,把集团成员公司与处于市场经济最前沿的上市公司机制直接联系,是三一集团运作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三一集团内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文化基本是三一重工制度文化的复印。
二、资本是集团形成的负熵
c(capital)资本负熵范式分析。三一集团成立之初,整个集团系统是一种远离平衡态。按照耗散结构“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系统会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和能量给系统带来了负熵,使整个系统的有序性的增加大于无序性的增加,在具备一定条件下,就能自发地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新的组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三一集团组织内生化的过程中,资本输入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资本输入带来了企业集团组织的有序化(负熵效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资本输入促进了企业集团从以行政权力为纽带过渡到以资本连接为纽带,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带来了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投融资体制和内部管理的变革,从而形成了新的有序结构和新的组织。三一集团的组织变革证明了我们的观点。

图一:三一集团资本输出流程与组织的变化
三、制度化是企业集团自组织的关键
i(institution)制度范式分析。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制度进化的动力,按照康芒斯的解释“制度”是所谓“集团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由于相互依存性而产生的集体理性,形成规范化的运作程序就产生了秩序。“秩序,或者我叫做集体行动的运行规则的那个东西(它的一个特殊的实例是‘合法程序’),它本身在制度的历史上是会变化的”。这种变化被道格拉斯.c.诺思的制度变迁模型所具体化。诺思把制度变迁分为五个步聚: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在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经济学讨论中,首先涉及的是创新发动者(第一行动集团)的 问题 。第一行动集团与第二行动集团合作暗含的一个前提假设就是双方博弈产生双方得益的变迁的制度。集团的作用改变了博弈双方(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博弈的外生性规则和环境变量,并直接改变了博弈过程和博弈双方的得益。在三一集团博弈中,博弈得益表现为权威控制型分层经营模式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这两个制度在三一集团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使三一集团各组织机构之间通过内部制度得到有机的联系,制度一旦形成,就产生组织间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