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特定优势的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动态发展研究(1)

2017-08-14 02:49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特定优势的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动态发展研究(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近年来,在跨国公司折衷理论“三优势范式”的基础上,
摘要:近年来,在跨国公司折衷理论“三优势范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优势——子公司特定优势。文章主要对子公司特定优势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回顾了资源理论及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介绍了子公司特定优势的由来和概念;以资源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子公司特定优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跨国公司管理者和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源观;跨国公司;子公司;特定优势
  
  一、 引言
  
  近二十年来,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管理在国际管理和战略管理研究的领域中,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子公司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前沿思想的创造者、重要研究任务的承担者以及战略规划实施的积极参与者。即海外子公司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知识网络体系中重要的学习者和知识贡献者,而跨国公司特定优势的产生和维持正由原先的单一母公司导向转向整个公司网络的集体责任。于是,跨国公司内部一种新的优势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子公司特定优势。本文介绍了子公司特定优势的由来和概念,并利用资源观分析了被国外学者誉为跨国公司第四层优势的子公司特定优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跨国公司管理者和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 竞争优势的产生
  
  1. 资源和能力。费达(Fahy,1996)指出,一个组织产生租金的资产可以被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组织的资源。他认为,资源一般都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所有权和价值。所有权是指被合法化了的资源,资源也可以包括本质上没有被合法化的。对资源比较合适的一种衡量方法就是交换价值,因此,资源相对容易在公司间交易;(2)组织的能力,即运用资源的能力,通常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资源的组合。能力关键的特征就是他们是公司特有的,并且可随着时间发展。能力通常基于信息或知识资产,一般都是跨功能的,产生于个体操作能力的整合,一般很难通过市场购买或者模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布莱克(Black)和波尔(Boal,1994)的研究表明,资源间的相互组合形成两种关系类型:内聚资源和系统资源。内聚资源由资源简单连接而形成,是线性组合;系统资源是通过资源间的复杂网络创造的。企业能力就是一种系统资源,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2.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是跨国公司理论与实践中的中心问题,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Dunning,l976,l981)综合了内部化理论、垄断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区位理论,从而形成了跨国公司折衷理论,抽象提出跨国公司成功对外直接投资的“三优势范式”(OIL Paradigm):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e)或企业特定优势(Firm Specific Advantage,FSA)、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按照资源观,跨国公司的成功其实是国家特定资源和企业特定资源的组合。可以把内部化优势也叫做企业特定优势,因为内部化和协调可被看作一种管理能力,因此也来源于企业特定资源。故而“三优势”实质上等同于企业特定优势集合和区位特定优势集合的结合。
  
  3. 子公司特定优势。1998年,迈瑞(Moore)和克勒(Heeler)对加拿大拥有治理权(mandate)和不拥有治理权的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国家、同一产业中不同的海外子公司获取国际授权的能力是不同的;属于同一跨国公司,但在不同国家市场中经营的子公司获取国际授权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迈瑞和克勒认为,这两点现象足以证明传统的折衷范式(Eclectic Paradigm)中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都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子公司之间的现存差别,尽管它们同属于一家跨国公司,或它们在相同国家、相同产业开展业务。因此,他们指出除了传统的OIL优势以外,跨国公司还存在第四种优势,即基于子公司层面的子公司特定优势(Subsidiary Specific Advantage,SSA)。这种优势有些类似于区位优势但又与区位优势不同,因为它不是自然禀赋造就的,况且不像区位优势那样在一个国家内共享。总之,这种特定优势根植于子公司层面,是某个子公司独特的。瑞格曼(Rugman,2001)指出,子公司的特定优势能穿越边界进行价值创造,如通过世界性产品委任,但知识本身具有流动障碍,如隔离机制,它使知识很难在整个跨国公司内被充分吸收。换句话说,当子公司专有知识嵌入终端产品和服务中时,它会使整个公司获取世界范围内的租金,但当它以中间产品(如知识)的形式体现时,这样的优势不能在内部充分转移。于是子公司特定优势的可被定义为“位于子公司层面的,不易在跨国公司内部共享和转移的优势”。下面我们就看看子公司的特定优势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上一篇:对“渠道扁平化”的思考(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