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市场容量难以估算
由于房地产需求的广泛性、多样性、融资性、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需求量的估算十分困难。
6.市场的政府主导性
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属于私人财产,其所有者应具有自由处置的权利。但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使用有着巨大的外部效应,因此若听任私人自由经营,极有可能使得土地资源在使用与分配上不能达到合理配置。因此,政府为了增进全社会福利,势必要动用“公众权力”,对土地的利用与分配做合理的规划。房地产市场整体上是一个较易受政府干预的市场,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市场。由于国家性质决定,我国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受政府干预的特点更为突出。
2.2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和方法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篡委员会对房地产营销策划作了如下总结:
第一,房地产营销策划是在现实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房地产公司所开发的项目和产品进行的谋划。
第二,房地产营销策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如何将房地产公司所开发的项目和产品最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运作项目,赚取更大利润。
第三,房地产营销策划可以比较与选择方案。
第四,房地产营销策划是按特定程序运作的系统工作。
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法,即从开发商获得土地使用权、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心理分析直到物业管理全过程的策划,即谋划和决策某个项目是否该上马和该开发什么产品的过程。另一种则是具体针对某个房地产项目产品所开展的市场调查、依据市场调查做出最佳销售方案的过程。
三.成都房地产市场分析
3.1成都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势态
3.1.1成都住宅建设持续增长
近年来,成都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2006年成都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14.21亿元,比2005年增长17.2 % ;2006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4.8亿元,同期增长17.1%;房地产完成的投资量和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房消费拉动成都市GDP增长达4.1个百分点。商品住宅建设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使房地产投资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2006年全市完成商品住房投资314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71%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人均居住面积己经由1978年的3.14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1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人基本实现每人一间房。
3.1.2成都住宅建设与城市发展方向同步
迈入新世纪,成都市的住宅建设与城市总体布局、与向东向南的发展规划趋向逐步靠拢。市郊低廉的地价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五路一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东郊工业区结构大调整以及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实施,促进了房地产开发合理布局。城东锦江区、成华区的房地产投资逐渐回暖,并引发了一股房地产郊区开发热潮。2006年,成都14个郊区(市)县共投资70.64亿元,施工面积增幅达39%。
3.1.3成都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
随着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政策拉动、房改带动、金融助动、市场启动等措施的积极开展,成都市居民个人购房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房地产交易市场日趋活跃。在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结构中,居住消费所占的比重从1990年的0. 8%上升到2006年的24.97%,个人购房己成为商品房销售的主体,老百姓自己已经成为成都市住房消费的主体,住房消费水平也从单纯追求房屋居住面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发展到数量、质量并重的高层次消费阶段。成都商品房销售规模稳步扩大。
另外,随着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通车以及对城市周边地区辐射的增强,成都近郊的房价大幅上涨,2006年成都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城镇居民用于居住的支出位居西部大中城市首位,紧追沿海发达城市。同时,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10位,并高出35个大城市平均水平元。近年来,成都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政府组织的房地产交易会,极大地凝聚了市场人气,掀起了商品房的销售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