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1)
2017-08-14 03:4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还处于
摘 要: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和互动程度,对于积极推进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别建立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安徽1985-2004年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论表明,安徽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安徽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协整分析オ
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突出的六大重点之一,城市化建设也成为一个新的重点和热点。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重新剖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合理的宏观政策促进它们的协调发展,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和互动程度,对于积极推进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理论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理念是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特征。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的辩证否定(任启平、董爽, 2004)。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传统工业化是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基础,通过扩大工业的规模,提高工业产业从业人员的规模来实现工业化。而扬弃了传统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型经济增长为基础,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强调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工业化的集约增长过程中,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提高了工业化的质量,促进了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工业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从而相应地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使当地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进一步改善工作、居住和生活环境。在传统工业化的实现中,为了在短时期内建立工业化基础,忽视了成本、收益核算,以高投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建立了工业化体系。而新型工业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和追求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上要做到人、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如果不能降低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不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最终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在工业化进程中始终走效率高、消耗低的集约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既包括原来工业化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化的内容。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组织的变动调整,推动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信息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市化进程;(2)改变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3)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生活的知识化,提升人口城市化的水平;(4)完善城市基本功能,有力地推动城市现代化向信息城市、智能城市发展。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环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