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1)(2)
2017-08-14 03:40
导读:新型工业化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的道路,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城市创新体系是社会创新体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聚集了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的道路,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城市创新体系是社会创新体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聚集了发展新型工业化所需的大量的科技、信息和人力资源。通过整合城市内部的各种创新资源,从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综合实力。因为城市是第二、三产业的载体,现代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也是工业化的伴侣。城市聚集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多种经济活动,是工业生产的基地。一方面,城市经济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其状态如何,必然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运行的顺利与否;另一方面,城市作为宏观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层次,对企业的行为了解得最清楚、影响最直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同时,城市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使城市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强力支撑。
二、安徽新型工业化水平测算
(一)新型工业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特别强调经济效益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重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由于传统工业化的测度指标体系不能反映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因此原有的传统工业化的测度指标体系也就不适用于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测度。
本文在学者原有研究的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基础上,参考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标准以及国内一些地区和部门已有的工业化
评价指标,以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计算上的可操作性,结合安徽的实际情况,从经济结构指标、科技与信息化指标、人力资源利用与劳动生产率、资源与环境状况四个方面构建一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型工业化内涵的指标体系,见表1。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需要说明的是,新型工业化水平标准值,即各项指标应达到的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要求,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有关新型工业化水平标准值的设定主要参考了谢德禄等(2004)、史清琪等(2001)、吴亚燕(2003),以及任才方等(2003)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确定安徽新型工业化各项指标应达到的目标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安徽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赋权采用层次分析法,各指标权重见表1。
(二)安徽新型工业化指数计算
1.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各相关年份的《安徽统计年鉴》及《安徽统计50年》,部分数据经过加工整理。
2.数据处理
(1)计算各单项指标的实现程度。由于原始数据中存在正指标和逆指标,计算时需区别对待。农业
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每亿元GDP消耗能源三项指标为逆指标,其余指标均为正指标。参考朱庆芳(2002)、龚曙明(2004)等测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时的方法,如指标为正指标,用该指标除以目标值;若指标为逆指标,则用目标值除以该指标值。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计算简单,易理解和操作;二是利于动态测算,因为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进行监测。
(2)对安徽新型工业化各项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安徽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1985年为23.18%,到2004年为55.21%,年增长速度为4.43%。按照50%为新型工业化初期与中期的分界点,安徽于2003年进入新型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属于中期发展的初级阶段。
三、安徽城市化水平测算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城市化水平即指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对它的测定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测算方法是采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一般称这一测算方法为人口指标法。采用人口指标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发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异乎寻常地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被低估了(白先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