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探析
2017-08-14 06:38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探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探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探析
摘 要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理论界早已形成一致的看法并为各界所重视。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诟病。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融资困境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诟病。它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1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在现有正规经济统计中,按照1988年标准对国有及规模为年销售500万以上工业企业按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进行大、中、小企业的分类。表1列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据调查,目前我国81%的中小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60.5%的则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在停产的中小企业中47%是因为资金短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融资机构,特别银行资金,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获得资金,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第二,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据统计,我国只有大约1.4%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总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第三,已经获取的贷款利率大都在5%~8%之间。由于是期限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贷款的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多的项目。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北京、成都、顺德与温州四个地区的600家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调查(见表2)。调查结果较为直观地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企业本身因素
2.1.1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三是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四是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2.1.2 对银行放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都是盈利性的金融企业,而给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存在着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配比贷款数额不大,但配比贷款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银行从贷款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倾向于进行对大型企业放款的“批发”业务,而不愿从事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信用风险,中小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也都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难以提高银行的放贷热情。此外,企业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包括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也都大大低于大型企业。所以,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银行都难以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