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我国企业政治策略

2017-08-15 06:28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探析我国企业政治策略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作者:叶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企

作者:叶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在政治与市场上的成功同等重要。“政治经营”成为各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全文分析了政治经营产生的背景、企业“政治经营”的内涵以及中国企业开展政治经营的思路。
  关键词:政治经营;中国企业;企业政治联盟お
  1企业政治经营的内涵
  (1)实施政治经营,可以为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都有一定的政治利益的和政治愿望,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组织冲突都是由于政治摩擦引起的。因此,成员和组织之间的政治协调是必要的。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仍然模仿行政管理的框架,有等级、职位、权利、责任等政治性需求层次,经营者必须利用经济手段之外的政治手段制定用来约束成员行为的规范,传统的集权与分权、职责明确化以及命令统一等都是常用的政治协调手段。政治并非意味着一方对另一方权力的拥有,企业内部的政治协调的重要意义是在相互自愿的前提下创造、共享、分配政治权力,营造一种对等的、均衡的政治氛围。
  (2)实施政治经营,要求企业更加关注其外部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2企业政治经营产生的背景
  2.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格局要求企业实施政治经营
  当今的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左右,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非经济因素(如政治、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的干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出现两种趋势:一是政治经济化与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国际问题国内化与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趋势日益突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民族中心主义高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各国政府纷纷从本国利益出发,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抛出“生态倾销论”、实施绿色技术壁垒),国家间贸易摩擦渗透着政府因素;同时,民族中心主义高涨,政府利用国人对国货的偏好,及对外国货的偏见,大肆宣扬“外国威胁论”,暗地诱导国人抵制。
  2.3安全成本日益受到关注
  一是金融危机引起全球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反思,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二是国际恐怖主义使得世界经济的安全成本大大提高,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日显突出。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恐怖主义的安全风险产生的后果远比最初想象的要大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新的成本——特别是安全成本——大幅提高,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力量。
  2.4非经济因素来源广泛
  企业经营中的非经济性因素由多种渠道产生:一是市场交易对象的需求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性的了。他们在要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附加上其它非经济性要求,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仅要考虑价格、质量等经济因素,还要关心环保和社会进步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大量的非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组织、环保组织、地区性社团、民族主义团体等社会组织)介入市场活动,与企业之间的磨擦日益加剧,威胁企业生存。三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加深。
  3中国企业实施政治经营的策略选择
  3.1企业政治经营的方式与企业经营战略有直接关系
  借鉴西方企业政治经营的经验,企业政治经营的方式与企业经营战略有直接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规模经济效应发挥作用,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利用自身的供应能力,市场占有能力以及在技术、开发、宣传等方面的实力,将经济规模扩展为政治规模,他们的政治风险已高于经济风险,集团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政治力量;70年代以后在范围经济战略下,企业普遍发展多角化业务,这就使很多企业超越了个别产业和局部市场的范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经济磨擦日益加剧,相互之间争夺市场的利益冲突单靠经济手段难以解决。在跨行业经营中,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加强,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企业的生存主张只有与其他企业的生存主张相互协调才能求得共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从经济共存发展到政治共存;80年代以后国际化经营成为西方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国际化引发的经济磨擦很容易演变成政治磨擦,这些贸易磨擦的核心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经济行为伴生着政治行为,政治解决是开辟国际市场的主要途径,企业对政治手段的依赖日益加深。美国营销学家科特勒在进行国际营销研究时补充了公共关系和权力这两个新的2P因素,政治力量已正式介入微观营销活动;90年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很多企业致力于联盟经济战略,该战略强调企业不能孤立地经营,通过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之间的垂直联盟,同行业之间的水平联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联盟经济战略虽然克服了企业彼此孤立的问题,微观经济系统得以优化,但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大量增加企业结盟的动机也不能单纯用经济因素说明,企业家更需要政治家的眼光与手段。

上一篇:探讨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