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精益绩效管理思想的原理与应
2017-08-23 01:21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精益绩效管理思想的原理与应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精益思想已逐步由制造业最初的精益生产扩展到各个行业
摘要:精益思想已逐步由制造业最初的精益生产扩展到各个行业的生产、管理、战略决策等多个层面的应用。获取稳步提升的经营绩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精益绩效管理思想就是面向企业战略的一整套管理策略,企业通过实施这一套策略达到高绩效。本文介绍了精益绩效管理的思想并针对信息化企业谈了实施这种思想的方法、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组织绩效;精益;信息化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两位工程师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首创了“精益化生产”(Lean Production)的生产方式。8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Jones于《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提出了“精益生产”的概念。在具体的生产形式的基础上,“精益思想”于1996年由James P· Womack和Daniel T. Jones共同提出。实质上,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就是要求企业找到最佳的方法确立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最大化的
哲学,它要求在所有的系统过程中持续剔除所有形式的浪费。在精益化的生产过程中,改进流程所采取的每个行动都是经过根据系统的总目标进行计划、贯彻并评估的。如今,精益思想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其不仅体现在生产方面,而且体现在包括质量管理、维护、评估等一系列流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结合企业文化的精益绩效管理思想。不论公司的规模大小、技术水平或职员的专业化技能水平的高低,这套思想可以应用在任何经济模式下,任何制造业或服务业公司中。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的情况
对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求推动企业系统的改进。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II 软件以来,管理软件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ERP/MRPII系统作为在发达的工业国家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有助于规范我国企业的管理运作制度,并提供了一种先进的
企业管理辅助手段,大大改善了企业原先低效与混乱的运行状况。ERP在调动企业内外可用资源的能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由于IT技术的迅速提高,ERP在实现方面更是体现出准确、快速、信息易集中和便于决策等优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我国政府已经投资了大量的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但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这主要是很多企业不结合自身的组织特点盲目引用高科技软件所导致的问题。企业实施的很多信息技术的项目和信息系统往往存在一对固有的矛盾: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持续有效贯彻商务策略,而一次性装入的固定的生产管理工具却根本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很多的商务流程重组、系统变革项目的失败都是因为事先没有系统地应用较好的项目开发方法。所以,企业的管理也应形成一种更成熟的观念,就是通过精益生产、需求拉动方式来实现生产的运行,形成流动生产,与此相适应,完整的绩效管理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二、精益绩效管理
绩效分为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组织绩效。
传统的绩效管理侧重于绩效评估,即强调在公司现有的业务模式下对企业绩效的产出进行鉴定,并在这种后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并调整设定下一评估周期的绩效目标,评估标准一般参照年初提出的企业目标规划。这种考评方式在绩效目标的设定标准上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同时,对绩效产出结果而非过程的考评,容易造成为了实现企业设定的目标,忽视管理过程均衡性等问题。
精益绩效管理(Lean Performance Management)不同于企业一般的绩效评估,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而是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高效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盲目引入高科技软件并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估并不是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我们知道,单纯的绩效评估仅仅反映过去的绩效,采用秋后算帐的形式,只关注工作的结果;而有效的绩效管理从一开始便有计划地展开,更强调未来绩效的提审,注重工作结果的同时不偏废工作过程,从而能够解决问题,有效地实现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