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对策(2)
2017-08-25 02:24
导读:从1997年到2004年7月,我国先后有8000余家企业接受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被要求通过SA8000认证。截至2005年6月,全世界共有45个国家的720家企业获得了SA8000认
从1997年到2004年7月,我国先后有8000余家企业接受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被要求通过SA8000认证。截至2005年6月,全世界共有45个国家的720家企业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其中中国有99家,占总数的13.75%。但令人尴尬的是,这99家企业当中的大多数企业申请SA8000认证都不是自发的,多数是被动的,是由跨国公司的生产链推动的。因为,如果不执行SA8000标准,就可能被取消供应商资格。对照 SA8000标准的各项规定,我国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令人担忧:2003年,沃尔玛就将72家因雇佣童工的中国企业列入永久性“黑名单”;2004年9月,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在东莞的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0到12小时;而伴随这些年消费物价总体水平的明显上升,广东等地的工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所下降,据2005年4月的抽样调查显示,12%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还随意调高劳动定额、降低计件单价,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至于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比比皆是。2005年全国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查处的各类案件中,克扣和拖欠工资的占41%;我国每年有600-700万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更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而2007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更加暴露了江河湖泊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市场上伪冒假劣产品的到处泛滥更是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以上事实和数据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严重不到位,众多企业没有按SA8000标准体系严格要求自己。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其所以问题多而且严重,与SA8000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思想观念错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大多数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经济特点,制定出有效的经营战略,在经营领域、产品品种、利税目标的选择意识上及技术上日趋成熟。然而,除了产品和利税目标之外,企业还应考虑和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这方面大多企业却恰恰意识淡漠。比如在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没有反映社会责任指标;在调整企业经营模式,大量裁员时,没有考虑对社会及政府造成的压力;在降低产品成本的手段上,使用低劣或禁止使用的原材料,完全不顾对消费者和社会的危害;对污染的处理、对社区环境的维护等从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一些企业对物质利益的疯狂追求,忽视甚至鄙视信念的价值,导致人伦道德的退化甚至错位,造成了经济体制转型后我国市场经济伦理的相对缺失,时至今日,肤浅的实用主义仍然牢牢占据着许多“企业家”空虚的头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自律性普遍较差。自律性是反映一个组织道德水平的晴雨表,是组织良性发展的标志。由于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就导致了很多企业自律性比较差。综观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一般仅限于短期的捐助行为,许多企业还是在政府的政策、制度明确约束下才勉强为之。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在政策、制度约束之下不是回避承担,就是阳奉阴违的软钉子对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