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家与管理者职能和角色定位的三类约束(2)
2017-08-30 04:14
导读:可以从管理者的目标约束来看待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问题。传统的企业主型厂商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达到这个目标所遵循的原则是边际成本
可以从管理者的目标约束来看待管理者的角色定位问题。传统的企业主型厂商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达到这个目标所遵循的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随着管理者控制型企业取代企业主型企业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后,管理者型企业家的行为目标与企业主型企业家的行为目标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已不能充分解释现代管理者型厂商的行为。鲍莫尔(Baumol,1959)、莫里斯(Marris,1964)和威廉姆森(1964)发展了企业的管理者理论模型,其区别在于对管理者目标和股东约束有不同的假设。鲍莫尔认为,管理者是在最小利润约束条件下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玛瑞斯认为管理者是在最小股票价值约束条件下谋求增长的最大化;威连姆森则认为,管理者是在最小利润约束条件下谋求效用函数的最大化。
考察众多的管理者模型可见,尽管企业的管理者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说,但无论是“销售额最大化”、“增长最大化”,还是“管理者效用最大化”,无一不受到量化目标的约束。管理者的角色就是定位于完成某一系列特定目标约束下的任务。这一目标对于管理者而言往往是刚性的约束条件,是管理者行使控制权的前提。
通过以往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家和管理者的职能与角色定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对公司治理形式的要求,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对行使控制权的主体的行为特征要求。这一差异常常体现在企业实践中,有的体现在公司治理形式上,如,企业所有者控制企业或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由管理者控制企业;有的体现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如,使用企业家型人才还是管理者型人才。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职能和角色定位受到特定条件的约束。本文主要分析创新的内容与层次、环境震荡性等两类约束条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创新的内容与层次对企业家和管理者职能及角色定位的影响
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范畴下,创新的内容和意义存在差别。
企业家理论的观点把企业家看作是破坏均衡状态的“创新者”,或是创造均衡状态的“创新者”。无论是哪种“创新者”,从企业家理论的源头来看,都隐含着企业家对经济结构这一宏观范畴的重要影响[6],即企业家的存在,要么使现有的市场竞争结构发生变化,体现为企业家变革原有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打破了原有的均衡状态;要么使不均衡的市场结构走向均衡,体现为企业家促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了交易机会,给资源配置方式指明了方向[8]。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创新者”,企业家的影响都主要作用于宏观的经济结构,在过程上企业家是相对模糊的,而在结果上,企业家是面向超出企业微观层面的更高一级系统的。因此,可以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面向介于企业边界和行业边界之间,甚至超出行业边界,达到更高一级经济结构之间的区域,而企业家创新活动的结果则改变了企业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