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晚清企业制度及其思想研究综述(1)
2017-08-30 05:54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十年来晚清企业制度及其思想研究综述(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近十年来,学术界从 企业 制度层面对晚清企业进行了
摘 要:近十年来,学术界从 企业 制度层面对晚清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 研究 ,对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也作了总体、人物或群体的考察,探讨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制度特点,晚清公司制度思想,晚清人士的企业制度思想.晚清 经济 政策、经济法规与政企关系等 问题 。今后要加强对晚清企业制度的具体 分析 ,扩大企业个案考察的范围,注重分析晚清企业制度思想的具体 内容 ,打破单一评价尺度的束缚。
关键词:晚清;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思想;研究综述
对企业制度及其思想 发展 进行系统研究始于 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接源于现实经济问题的感召。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建立适应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现代 企业制度的现实需求,促使学术界更多地从企业制度层面加强对晚清企业的研究,近代
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也开始注重对晚清人士新式企业制度思想的考察。本文就近10年来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
一、关于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制度特点的研究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概括了这类企业的制度特点。刘伟认为,这些企业是拥有众多财产主体的联合体,企业资本被分成若干股,向社会公开出售,股东通过购买股票,享有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通过一定的股东权利与责任体现出来的,形式上实现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经营权的初步分离,广大股东是资本所有者,他们根据股金多少享有程度不同的股权,但这种股权主要只是一定的监督权、参与权,而不是经营权,掌握企业经营权的是督办 (总办)和会办。[1](P100—106)
姜伟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剖析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特征,认为从产权制度看,资本主要从买办商人中筹集,基本没有官股,但创业资金往往是洋务大员运用官款垫付的,官本成为一种属性怪异的资产。从治理机制看,企业形式上拥有法人治理结构,实际全然为官执大权。
企业管理混乱无序,不重视生产管理,简单地实行买办承包制,经营依赖于官方扶持,借助官力阻止国内同业竞争,分配上实行官利制,不问盈亏固定支付股息,盈余中不提折旧、不提积累,人事管理上依靠裙带关系搞家族统治。 [2](P36—43)
张忠民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界定为 “准公司”企业,理由是,这些企业的出现直接受到西方公司制度的 影响 ,大多在不同程度上模仿了西方的近代公司制度,并且采用了近代公司的一些基本做法,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近代公司的形式和特征.但在当时 中国 尚无公司法可言的外部环境下,此类企业无论是在组织形式、治理结构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上都还极不完善,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与近代公司制度尚有较大差距,严格说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公司。[3](P127—130)
二、关于晚清公司制度思想的研究 李玉将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 (1)肇始阶段。在通商口岸洋行外国资本家的利诱之下,买办和各通商口岸的富商成为外国公司最早的中国股东,他们成为最先认识和了解公司这种高级企业形式的中国人,公司概念开始逐步融人中国社会文化之中,国人的公司意识开始逐渐形成。(2)扭曲阶段(官督商办阶段)。官督商办企业的出现揭开了晚清政府企业制度改革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工商业已开始步出传统的官办、私营或合伙的模式,逐步向公司制度过渡。但官督商办企业使全社会的公司意识遭到扭曲和打击,挫伤了国人对公司制度的 学习 模仿和操作的积极性,对中国近代全社会公司意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3)恢复阶段。国人正确认识公司的性质和作用,呼吁由民间自立公司,力戒官督商办名目,指出民办公司应仿外国公司之制,实行 科学 的经营管理。(4)高涨阶段。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了第一部公司法一一《公司律》,国人的公司意识较前有了明显的突破,增强了对公司的理性认识,形成了对公司从组织结构、经营运作到破产清算的较为科学的理解,清政府对公司的态度大为转变,扶持中国公司的发展被列为清末新政的措施之一。全社会公司意识的充分调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华商资本联合、自办公司、收回利权运动的深入开展。[4](P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