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2)
2014-02-03 01:34
导读: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人、机系统。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信息,控制企业的
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人、机系统。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已知的数据和模型对未来作出预测;从企业全局出发,对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划分为管理、人事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技术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会计管理子系统(即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会计管理子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2.1.3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是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因为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了企业销、 供、产日常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没有哪个子系统的管理信息像会计信息那样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几乎与其他所有子系统都有数据联系。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一般都从化开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1.3.1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引导,促进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引导会计电算化由单机向网络化和客户/服务器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才具备开发的良好基础。
2.1.3.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脱离企业管理这个系统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应站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立场上,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发挥在管理中的应用,努力实现“管理一体化”。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只有充分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因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会计电算化提供研究课题,并不断丰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共同目标,要求我们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MIS的一个子系统来开发,开发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它是企业MIS的一个独立的起核心作用的子系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2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的关系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手工会计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后产生的,它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诞生不仅给传统会计带来革新而且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
2.2.1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 因为电算化会计的手工明细账、
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过去对证账、账账核对的办法现在不方便了,这无疑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难。
2.2.2会计电算化后,过去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适用了。 靠人为的分工来监督很困难。因为电算化系统除凭证输入目前需要由人工完成外,其余处理全由计算机完成,人工干预越来越少,而且数据的输入、存储和修改都不留痕迹。所以,手工会计使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这一点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的严重挑战。
2.2.3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例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硬件设备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因此,会计电算化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尤其是打击计算机舞弊,我们再不能重犯发达
过去先研究电算化会计再研究电算化审计而造成巨大损失的错误。我们应该在研究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同时重视研究电算化审计的工作,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此,当前在研究电算化会计系统时,要注意研究现代审计的要求,使会计软件尽可能满足审计的要求,以减少系统的风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3现代审计活动一般分为查询审核、证实存在和系统分析三个阶段⑤。在查询审核阶段,电算化会计应能为审计提供新的查询线索。因此,电算化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在证实存在阶段,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并编写一套审计测试预留通道。系统分析阶段是现代审计重要的过程。系统分析过程的重点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美国协会在第3号《审计准则公告》 中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一般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过程的组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研制开发及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而应用控制是为适应各种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能、检测和更正错误、处理舞弊行为的控制措施。因此,应用控制与会计软件开发密切相关,应特别引起重视。应用控制一般分为初始化与维护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2.3.1初始化与维护控制。初始化工作主要指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设置系统初始时间、明细科目、口令、余额初始化及各种参数和文件的设置等。 初始化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因此会计软件必须重视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维护工作主要指对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保证系统安全正确运行的重要措施。
2.3.2输入控制。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就是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在编码、填制记账凭证及输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并纠正。输入控制的措施除了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外,还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1) 建立科目对照检查; (2) 借、贷平衡检查;(3) 性检查;(4) 人工检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3.3处理控制。处理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处理步骤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应具备处理过程的时序控制。例如,核算的时序控制及打印报表前的过账和结账时序控制等。由于审计人员不能观察到有关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对处理控制应特别关注。
2.3.4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 可靠。输出控制必须做到的措施有打印日志控制、 打印预览控制、打印时间及序号控制等。
3、加入WT0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
3.1主要表现。
3.1.1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将形成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会计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厂商形成了较难突破的市场壁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从今年开始财政部着手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并逐步取消原有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制度,这意味着国内的财务制度及相关政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这次大的会计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外的会计软件将面临着同样的会计制度环境,真正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另外,财政部已大幅精简了机构,撤消了原有的电算化处,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职能已经削弱了。今后软件的发展方向应该由市场和需求来决定,政府不会进行过多的干预。
3.1.2加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风险。加入WTO以后,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软件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