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2)

2014-02-21 02:44
导读: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关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促使该案被迅速查办。 (三)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成
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关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促使该案被迅速查办。

    (三)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成果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提高,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审计成果的作用,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审计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守土有责,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二是关注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这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向纪检、司法机关移交了大量案件,但据了解,很多案件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没有得到查处。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案件移交,一要督促案件查办落实,必要时还要派出人员协助纪检、司法机关查办;二要重点揭露地方保护或司法腐败问题。三是关注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情况。审计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比查处几个问题意义更为深远,但难度也更大。有些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不是轻易就可以革除的,需要我们"坚持己见",制度没有修改、机制没有完善,就不要轻言放弃。



    三、加强审计,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管理与效益越来越重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所谓效益,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产出比。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益。审计也要讲求审计效益。审计投入的是、财力,产出是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和促进资金有效使用。因此,审计管理十分重要,要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大力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强审计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审计管理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审计质量和水平的瓶颈。如何加强审计管理,应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加强管理,大力整合审计资源。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方面要着力提高组织成员素质,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成员的作用。我们经常强调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这是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审计工作不可能坐等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因此,加强对人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整合审计资源有两个层面。一是从审计机关来讲,要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增强资源配置预见性和计划性。每年审计计划下达后,要对计划项目安排进行统筹分析,如年度审计任务的重点,完成某些项目大致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的人等等;具体实施审计时,再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去合理调配审计力量。二是从审计项目来讲,要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如试行项目负责人制度,打破行业界限挑选审计人员,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需要的审计组;还要注意各专业人员的合理搭配,如审计与人员的搭配等;在某些特别专业的领域,如工程概预算、造价审计等,为弥补审计专业的不足或人员力量的不足,还应采用聘请专家或审计力量的方式。

    (二)加强审计管理,严格控制审计成本。审计监督也有成本,同样也存在成本管理的问题。但在大部分审计项目中,审计成本管理基本上是个空白。首先是审计成本意识非常淡薄,有些项目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和问题,明明是半个月就可以完成的,非要拖上一个月甚至更长;审计经费花到哪儿算哪儿,却没有分析一下,花了这么多钱,审计的效果怎么样,钱花得值不值。如果一个审计项目投入多,产出少,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或者是计划不切实际,或者是审计检查不到位。因此,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应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审计立项。按照的理论,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远大于它的产出,那么这个项目就是不经济的,是不值得去做的。审计也是如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安排是否合理。二是审计实施。核心是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一次审计就把全部问题都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在制定好审计方案的基础上,抓住主攻方向实施突破,切忌面面俱到。此外,还应关注审计人力成本。在审计资源的使用上,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一个项目投入的审计力量过多,出现窝工,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另一种是审计力量投入不足,该查出的重大问题查不出,审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等于白投,也是另一种浪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推广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的经验、方法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些年来,许多审计人员在查处大案要案、加强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但没有进行归纳和上升到成为理论。另外由于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先进的方法没能得到及时推广。就象沙海遗珠,缺一根线串起来,加工成美丽的珠链。如查办大案要案,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单位那个人又查出了什么大案,但到底是怎么查的,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却都不了解。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把这些比较成熟的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推广,将对审计实践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项目审计,积极探索实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在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成果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模式得到审计署投资司的肯定,可能会在今后的投资审计中推广。因此,应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审计方法的归纳、总结和交流,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推广,使个人方法变成审计共同的财富,使单个的成功经验变成集体的巨大力量,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积极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加强审计管理的中心环节。结合落实五年规划,审计署研究制定下发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其核心就是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贯彻落实《办法》规定,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提高意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审计也有风险,与社会审计相比,政府审计的风险更大。因为社会审计毕竟是局部的、微观的,而政府审计着眼点高、宏观性强,审计出现重大错失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二是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在审计准备阶段就要明确参审人员的职责,审计组长、主审、一般审计人员,都要各负其责,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三是增强做好审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重点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成果最基本的载体,编好其实不难,无非是审计取证完整、引用法规恰当、审计定性准确,就怕不重视、不认真。四是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建立并健全主审、审计组长、专职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度,特别是审计组内部复核,不能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五是高度重视审计日记编写。要提高对审计日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总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上一篇:基于激励约束机制提高CPA审计质量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