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4-02-21 02:44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 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
[摘要] 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在查处和揭露问题、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等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 审计质量 揭露问题 成果利用 审计管理
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的影响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
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本文着重从揭露问题、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一、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
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经济秩序,打假治乱,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领导要求审计要成为"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讲,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审计的第一要务。查不出重大问题,审计质量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有问题查不出,按李金华审计长的说法,那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是犯罪。当前,我国财经领域里的许多管理还不够规范,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各种不真实、不合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些方面甚至还很严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严肃查处经济领域里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仍然是审计工作第一位的职责,是审计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讲,要把好三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把好审前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现在的审计项目往往是一个行业、一个集团、一个项目、一类资金,点多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如果不搞审前调查就仓促上阵,审计就会打败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如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企业审计,参与审计的3个处室联合开展了一个半月的审前调查,在认真分析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的基础上,就建立统分结合、详略有致的审计实施方案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4项审计实施方案,重点十分突出,审计成果十分显著。
(二)把好审计实施关,善于跳出方案查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按照方案实施审计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一味死扣方案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每个被审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上级审计方案没有涉及,审前调查中也不可能全都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随机应变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不能一味地按审计方案办。另一方面,审计实施中涉及面很宽,所发现的重要情况有可能不是被审单位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利用审计专项调查的手段,查清问题,及时上报,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武汉特派办2002年对某人行审计,审计人员在延伸审计中发现部分信用社存在挪用小额农贷指标、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等现象。这些情况与该行业务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在审计范围内。但审计人员没有轻易放过,经过深入分析认为,这些问题直接违背了中央的"三农"政策,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正是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理应严查严处。审计组及时调整审计思路,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审计调查,并将审计调查情况以《某省小额农贷管理问题亟待解决》的审计简报及时上报,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严肃查处,认真整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把好延伸审计关,善于跳出行业搞审计。随着各种经济监督的经常化,一方面违纪违规问题正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违纪违规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上下串通、内外勾结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如何将这些问题一追到底,查深查透,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搞好延伸审计。如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对某省工行审计,审计组将民营企业贷款质量作为审计的重点,以贷款民营企业的关联关系为切入点,内查和外调相结合,不仅延伸调查多家企业,而且多次到局、人民、土地局等部门调查取证,才终于查清了几个民营业主诈骗工行贷款2亿多元,造成损失1亿多元的系列民营企业骗贷案。
二、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
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却效果平平,除了计划不当和工作不深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就象"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因此,成果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优劣。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综合分析是指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揭露处理问题,不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就没有实现审计的高层次。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应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一篇分析能否引起重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如2003年工行审计,审计署几个特派办都发现银行现金管理存在较大漏洞,审计署司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综合归纳,将这个问题与职务犯罪、洗钱等现象联系起来,上报的信息材料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人行总行专门下发了加强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规定。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审计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因此,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出建议,站的层次更高,不能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建议还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论,为建议而建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二)抓好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过去,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一般只对上级报送,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审计情况的部门又得不到这些信息,形成浪费和重复检查。要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从今年开始,审计署对审计报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把审计报告由原来审计机关的内部文书重新定位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并相应取消了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二是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如向部、税总、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通报审计情况,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监督,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门有制定法规的职能,他们根据审计信息,修改制定完善有关法规,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促进经济的规范。三是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扩大审计影响、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径。如武汉特派办查处的洪湖"五假"案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审计结果被媒体,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